低油價時代油企:員工工資減半 食堂開始收費了

2016-01-25 15:48:29|來源:中國青年報|編輯:李邵鵬

  原標題:低油價時代油企:員工工資減半 食堂開始收費了

  從哈薩克斯坦的項目部,到甘肅的公司機關,再到東部的家鄉,孫亮(化名)的2015年可沒少折騰。

  孫亮是國內某油企下屬鑽井公司的財務人員,國際油價的起伏波動,對他們公司的業績起著決定性影響。“去年三四月份的時候,哈薩克斯坦那邊就沒活兒幹了。到了六七月份,油價短暫地反彈到60美元,我們那裏又開工十幾口井。2015年,就只有這十幾口井的工作量。”孫亮説。

  為了減員增效,哈薩克斯坦項目上的外籍員工每天只上半天班。至於中方員工,除了必要的人員外,其他人都回國休假,“甚至項目部的食堂都開始收費了”。

  2015年3月底,孫亮回到甘肅的公司機關上班。突出的感受是,口袋裏的工資開始縮水,只能拿到以往基本工資的一半——4000多元,其他的績效和獎金都沒有了。

  在甘肅的幾個月,恰好正是油價跌得厲害的時候。每週開會,公司的財務經理都會把節約成本的事講一遍。孫亮印象最深的是,當時除了一些正式的文件,都要求採用雙面列印。“領導外出,也是幾個人儘量擠擠,車少開一輛是一輛。”

  由於公司機關工作量不多,孫亮索性在9月回到東部的家鄉。他説,許多同事都已在家休假,“但他們一般不會輕易離職,有的幹起第三産業,找找活兒幹。”

  談及對未來的打算,孫亮準備在家鄉找個穩定些的工作。“前幾年油價高的時候,公司前線的員工一年能掙20來萬元。”而現在的薪酬待遇,讓孫亮失去了在外“漂”的動力。

  與孫亮類似,在某油企上海銷售公司工作的陳竹(化名)也對工資下降有切身體會,但她並沒有閒下來。

  2015年,發改委總共下調了12次成品油價格。油價下跌猶如擊鼓傳花,最終影響到了陳竹的荷包。“銷售收入少了,利潤總額下降,員工工資肯定是下降了。”

  此前,該公司人事部下發的一份通知稱,各單位統一按照2014年工資總額實發數的85%核定。不過,陳竹表示,實發工資85%的是管理人員。“因為銷售企業的一線員工基本都在加油站工作,他們的工資都在上海市最低工資標準線上,根本無法按照這個通知調整。”

  據陳竹介紹,除了壓縮人力成本,公司還採取了一系列的降本增效措施。

  “以前公司的考核強調銷量,量衝上去就可以,現在是以利潤考核佔大頭。”陳竹説,“從業務上來看,加油站的租金、水電等硬性成本沒法降,但是可以想方設法降低促銷費用等可控成本。”

  效益下降,市場競爭仍在。她認為,不同於上游企業的訂單制,下游銷售企業的市場一直存在。“你如果不把市場把持住,稍不留神就會被對方搶走。”

  程宇(化名)所在的某油企工程設計公司,是産業鏈上游中僅次於勘探的第二個環節。油價下跌,讓程宇2015年的工作節奏逐漸慢了下來。

  或許因為年長幾歲,或許因為搞技術,程宇談起低油價來倒是心平氣和。

  “自我感受吧,去年上半年還比較忙,下半年就稍微空閒一些。”程宇説,“到了去年11月、12月,即使有新項目,也都是小活兒。”

  項目多少直接反映在了程宇的工資單上。雖然基本工資沒有變化,但是績效和獎金卻明顯下降。程宇感覺,去年的薪酬比前年少了大概20%。

  程宇稱,油價高的時候,平均每天加班兩三個小時很正常。趕項目的時候,他們甚至一兩個月天天加班,週末也只休半天。“這麼多年,油價一直往上躥,年輕人接觸的都是大項目,在技術方面提高不少”。

  “到了去年中旬,大家突然感覺不用加班了,週末也能雙休。”這個改變,在程宇看來也不是什麼壞事。“以前工作太忙,現在可以有時間多陪陪家裏人。”

  工作節奏的減緩,給了程宇一個緩衝期,他把學習計劃擺到案頭。“還是要多看看行業內的技術規範,爭取油價回升,企業機遇好轉、項目多的時候,自己的技術水準也能有一個質的飛躍,別因為這段時間不忙給耽誤了。”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