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解除後,伊朗能否強勢回歸?美繼續"敲打"
制裁解除的消息傳來,伊朗股指上揚,反映著市場的樂觀態度。
歐盟、美國解除對伊朗相關制裁,這將給伊朗和世界經濟體系帶來一系列影響。
伊朗核問題協議全面執行 國際社會解除對伊朗制裁
2016年1月16日,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正式執行。美國和歐盟緊接著宣佈,鋻於伊朗履行全面協議承諾,解除與伊核問題相關的多國和一國經濟和金融制裁。其他國家隨即跟進:過去一週中,冰島和日本宣佈解除對伊朗制裁。
自2003年伊核問題成為國際焦點以來,作為中東地區的大國,伊朗就一直被制裁的鐐銬束縛。如今,作為世界第四大儲油國,伊朗這個“大玩家”回歸。伊朗下一步將如何“大展拳腳”,其在國際市場又將掀起怎樣的波瀾呢?
鐐銬仍在
美國繼續“敲打” 以色列警惕
然而,擺在伊朗面前的局勢卻並非一片光明。就在美國、歐盟宣佈了對伊朗解除部分經濟制裁的僅僅一天之後,因伊朗試射一枚中程彈道導彈,美國對參與此次彈道導彈項目的11個實體和個人再次宣佈實施制裁。
美國總統奧巴馬警告説,將繼續對伊朗的彈道導彈計劃保持警惕。這種局勢的出現説明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政策仍然在鬆緊之間平衡,並非完全放開。同時,也不能説因為美國、歐盟對伊朗解除制裁,就認定美伊關係已經破冰。
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儲殷認為,新制裁是美國制約伊朗的一種平衡手段。“新制裁針對導彈,是具體的、特定領域的制裁。此前解除的制裁則不同,它是全面的、框架性的、針對核方面的制裁。這説明,美國有意在大的方面與伊朗建立互信,小的方面再敲敲打打。”不過,即便是小敲打,也足以説明“美國對伊朗發展高精尖武器始終保持高度警惕”。
中國社會科學院伊朗問題專家陸瑾認為,今年美國總統選舉結果勢必影響對伊朗制裁政策。“不論是民主黨候選人,還是共和黨人上臺,對伊朗政策都會比奧巴馬政府更嚴厲。”
以色列對伊朗也仍然持高度警惕的態度。長期以來,以色列擔心伊朗獲得核能力會改變地區平衡,進而幫助地區極端組織獲得核武器。伊朗核協議達成的消息公佈後,以色列國防部長亞阿隆第一時間表達了不滿和擔憂。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更是表示,“協議的簽訂……是一個歷史性錯誤,世界將因為這次協議而變得更加危險。”
摩拳擦掌
伊朗計劃2月低價向歐洲售油
伊朗總統辦公室主任納哈萬迪安1月20日在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年會上表示,隨著對伊朗的國際制裁逐步解除,今年伊朗經濟預計將增長5%以上,未來5年平均增速有望達到8%。
這樣的預言絕非盲目樂觀。制裁解除後,産油大國伊朗終於可以“甩開膀子”銷售石油了。
當地時間2015年4月2日,伊朗德黑蘭,伊朗人涌入街頭狂歡,慶祝伊朗核談判達成框架性協議。該協議要求伊朗限制其鈾濃縮活動和相關儲備,以換取歐盟解除對其實行的經濟制裁。
伊朗著名的大不裏士集市是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商業中心之一(資料圖)。
伊朗擁有世界第一大天然氣儲量和世界第四大石油儲量,但在西方經濟制裁下,伊朗當前的原油日出口量只有110萬桶。
伊朗方面先前表示,西方經濟制裁解除後,伊朗原油日出口量將在數周內增加50萬桶,並在一年內增至210萬桶。今後在外資的幫助下,其原油産量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根據道瓊斯的最新消息,伊朗準備最快於2月份重新開始向歐盟出口原油,目前披露的數量已經超過100萬桶。不僅如此,伊朗還計劃下調2月對歐洲西北和地中海地區的原油售價。也就是説,一大波低價的伊朗石油正整裝待發,進入歐洲市場。這也是自從2012年7月1日歐盟實行對伊朗石油制裁以來的頭一遭。
除了“拳頭産品”石油,伊朗也在積極推銷其他産品。比如,由於俄土關係緊張,俄羅斯對包括農産品在內的很多土耳其産品進行了制裁;但在伊朗看來,這是一個巨大的商機。
據俄羅斯衛星網1月21日報道,伊朗馬讚德蘭省工業、貿易和礦業組織主任説,伊朗可以取代土耳其,成為俄羅斯在食品及其他農産品領域的重要貿易夥伴。伊朗在經濟、貿易領域都與俄羅斯最高官員保持著密切聯繫,並且期待兩國可以拓展合作領域,進行更廣泛的經濟合作。
商機無限
歐洲先出手“搶灘”伊朗市場
“鬆綁”後的伊朗意味著廣闊的市場和大量的投資機會。由於受到西方多年經濟制裁,伊朗在基礎設施、油氣開發、民航等領域發展滯後,急需外界投資。外界預計,伊朗僅在油氣開發領域的資金缺口就達1500億美元。
美國ABC廣播公司21日發表文章稱,隨著對伊朗制裁的解除,伊朗的航空業、鋼鐵船運業、銀行業等都顯露出巨大發展空間。
文章稱,伊朗目前人口7800萬,“在中東地區,只有埃及可以與之相比”。一家歐洲全球制藥公司的總裁稱,伊朗現在的投資機遇,“恰如1989年蘇東劇變後的俄羅斯”。報道稱,在這一背景下,空中客車公司將提供給伊朗114架飛機以恢復其航空業的舉動顯得“不足為奇”。
而今年1月17日,伊朗總統魯哈尼在議會發言後向記者表示,伊朗未來5年需要300億至500億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他甚至明確表示對美國投資敞開懷抱:“只要美國來投資,我們就會接受。”
在搶佔伊朗商機方面,比起一直以來與伊朗“劍拔弩張”的美國,歐洲國家不僅嗅覺靈敏,而且身段要靈活得多。
2015年7月14日,各方達成全面解決伊核問題協議。7月19日,德國經濟部長加布裏爾就帶了一批産業界人士訪問伊朗,拔得頭籌。德國急欲恢復和伊朗的經貿、政治關係,不少德國大型企業和數千家公司盼望奪回對伊出口的主導地位。2015年8月13日,瑞士搶先取消制裁。2015年9月7日,奧地利總統菲舍爾率220人的龐大代表團訪問伊朗,大部分成員都是經濟界人士。菲舍爾是伊核危機後第一位到訪伊朗的國家元首。
本月16日,奧地利維也納,伊朗外長扎裏夫、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天野之彌與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裏尼抵達聯合國大廈。
分管能源的歐盟委員米格爾·卡涅特1月17日説,一支歐盟代表團定於2月初前往伊朗,就能源合作做“技術評估”。
重回油市
油價難回升?其他産油國急了
“鬆綁”後的伊朗摩拳擦掌,各國的企業也想在伊朗市場分一杯羹,但這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後有更大的隱憂。
首要問題就是:在國際油價跌至數十年來的罕見低位時,世界第四大儲油國捲土重來,將産生多大的未知?
能源政策研究基金會理事拉裏·戈爾茨坦説,不管多少伊朗石油進入市場,都恰逢“市場供給過剩的時期”。美國摩根士丹利銀行和高盛集團近期預測,油價可能跌至每桶20美元。
即使解除制裁後的伊朗還沒賣出一桶石油,單單是伊朗重返這一事實,已足以令其他産油國顫抖。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大哥”沙特阿拉伯17日股價下跌超過5%。卡塔爾股市跌幅達7.2%,全部股票都下跌。
歐佩克成員國委內瑞拉的情況可能更為嚴峻。委內瑞拉央行公開的最新數據顯示,委內瑞拉通脹年率已經飆升至3位數。
為此,委內瑞拉一直呼籲OPEC召開緊急會議,討論措施以支撐原油價格。但是伊朗和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海灣成員已經拒絕了委內瑞拉推動召開特別會議的提議。伊朗的石油部長表示:“假如真的要召開會議,它必須有一個明確的提振原油價格決定,否則的話開會將對世界石油市場産生負面影響。”
此前歐佩克特別會議曾“力挽狂瀾”:2008年舉行的一次特別會議上,歐佩克成員國討論了價格下滑、並促成歐佩克最大的減産,使得石油價格在一年之內翻了一倍。但如今,在委內瑞拉的提議被拒絕的情況下,歐佩克下一次會議要到今年6月份。
油價走低帶來的負面效應不僅限于産油國。總部位於美國的沃爾夫研究公司認為,如果油價持續低位,到2017年年中,大約三分之一美國油氣企業將面臨破産和重組。據海恩斯—布恩律師事務所數據,油價大跌迄今,已有超過30家小型油企申請破産保護。
伊朗被制裁 因“核”而起
伊朗受到美國和歐洲國家的制裁,乃至受到聯合國的制裁,起因皆為核問題。
伊朗于 20 世紀 50 年代後期啟動其核能發展計劃,核技術主要來自美國和歐洲國家——當時,伊朗和美、歐關係正“熱乎”著。
1979 年的伊朗伊斯蘭革命後,局勢突變。1980年4月7日,美國政府宣佈,與伊朗斷絕外交關係,並正式對伊朗實行經濟制裁。
到了上世紀90 年代初期,伊朗又開始與俄羅斯協商,恢復修建有關核電站,並與俄簽署了《和平利用核能協議》。美國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由發展核武器,因此對伊朗實施了經濟制裁。1996 年,美國對伊制裁升級,所有在伊朗投資的外國石油公司都成為制裁對象。“9 · 1 1 ”事件發生後,美國認為伊朗支持恐怖主義活動、並試圖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因此對伊採取了武力威脅與經濟制裁並舉的雙重遏制戰略。
伊朗雖然是《核不擴散條約》的簽約國,但面對美國與歐洲施加的巨大壓力,卻一直堅持不會放棄濃縮鈾活動,而且口氣一度強硬到宣稱“永不放棄”。
從核技術層面來説,低純度濃縮鈾可用於核能發電、醫療科研等方面,但一旦純度達到 90% 時,便可直接用於製造核武器。
在美國的推動下,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四項制裁伊朗的決議。制裁對像是與伊朗核製造、鈾濃縮及軍工相關的個人和組織。制裁措施是對參與和涉及伊朗核製造、鈾濃縮及軍工的人員在成員國入境、過境時予以監控,禁止在核製造、鈾濃縮及軍工方面向伊朗提供設備、物資、技術、運輸、服務、培訓和金融支持等。
2012年7月1日,歐盟對伊朗全面石油禁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