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區部分高校教育資源或將外遷
原標題:北京市海淀區部分高校教育資源或將外遷 分析人士指須注意配套設施建設與適度轉移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柳青):北京市海淀區區長于軍日前表示,正在與部分駐海淀的中央和市屬大學溝通本科外遷的計劃。海淀區高校集中,教育資源全國領先,如何在疏解的同時保持這種優勢?有分析人士指出,高校教育資源外遷須注意配套設施建設與適度轉移。
北京市海淀區長于軍日前表示,高校疏解工作的前提是要保持海淀區的科技創新生態,目前來看,可能會對一些北京市屬院校和中央高校的本科學生做調配。于軍表示,海淀區將將配合做好北京城市學院、北京工商大學等市屬高校以及中央和市屬行政單位有序疏解,同時將支持駐區高校將本科教育有序疏解至周邊地區。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系副主任周清傑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事實上,由於受到發展空間的限制,北京工商大學早在十多年前就開始進行有計劃的校區外遷:“因為我們原來這個校區在三環內,面積很小,發展空間受到局限,尤其是1999年擴招以後。因為我們學校曾經在廊坊的東方大學城辦過幾年學,後來就在良鄉建的新校區。如果不建新校區,我們學校土地面積和建築完全受到限制,所以當時搬出去肯定是符合學校發展的戰略的。”
據了解,北京工商大學良鄉校區在2004年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已經承擔了該校了大部分的教學和行政運行職能。周清傑説,良鄉校區比較有效地解決了學校在空間上這一發展“硬體”難題,但是新校區的“軟體”的提升就沒有這麼明顯了:“其實包括到現在,我們還是兩地辦學,辦學的成本很高,新校區的文化氣息,人氣也沒有那麼(高),不是在當地住的話,下了班之後,兩地辦學,他要往城裏趕,那麼自然課下就和學生的輔導、交流的時間就會少,這樣就會影響教學品質,或者是學生培養的品質,肯定有負面影響。”
周清傑介紹説,由於教師住宿等配套設施不完善,包括他本人在內的相當一部分的教師都是乘坐班車往返于良鄉校區和北京城區之間,耗費了大量的時間成本。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教育資源的疏解,不單單是校區的搬遷,而其中配套設施的建設,以及高校與政府的協商互動都將影響這一資源調整的效果:“這些大學要搬出海淀是有些困難的,涉及到這些人的住宿、生活等等很多問題,要解決好這樣一系列的問題,需要一個穩妥的過程,如果是政府決定要搬出去,我覺得這個決策過程也應該有一個相互協商的過程。”
據了解,在緩解首都壓力,疏解非首都功能,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背景下,北京城市學院、北京工商大學等高校在2015年率先向北京郊區疏解超過6000人。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國平指出,疏解非首都功能,牽一髮而動全身,教育資源的有序和適度疏解,將有利於保持和提升海淀區的教育和科技創新優勢:“海淀區這幾十年來發展,形成了以教育和科研為主要特色和優勢,對北京市也好,對中國也好,都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文化集聚區。教育文化的集聚也有內規律,集聚也會産生很大的效益,但是過度的集聚也會帶來空間的擁擠和其他的一些問題。現在海淀的人口密度總體來講還是比較適度的,但是四環和五環以內的過度密集這回造成今後很多的院校發展的空間是受到一定的限制的。那麼進一步的發展,部分的高校能夠適當的、部分的空能往外疏解和轉接,但是這個疏解的空間不能過遠,因為它還要和其他的高校有內在的聯繫,那麼這是有利於整個區域的進一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