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朝制裁不是炙烤中國的遊戲

2016-01-29 08:38:55|來源:環球時報|編輯:王瑞芳

  當前,有關各方正在就如何對朝鮮施加制裁展開往來磋商,而美日韓是推動制裁最積極的國家。美國國務卿克裏27日在北京與中國外長王毅進行會談,並受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見。西方輿論認為,克裏此行主要就包括朝鮮問題在內的幾個主要議題與中國方面進行討論。而在此之前,美國常務副國務卿托尼·布林肯在訪問韓國後,21日剛剛結束對中國的訪問。

  朝鮮無視國際社會期望半島和平和實現無核化的普遍意志,違反聯合國的相關決議,進行了第四次核子試驗,不但嚴重違反了現行的核不擴散體制,更是一次嚴重危及地區穩定與和平的行為,國際社會對此進行一定的制裁,也是理所應當。

  但是,美日韓等相關各方在探討制裁措施時,必須要想清楚兩個問題:對朝制裁的目的是什麼?解決朝核問題到底需要採取什麼手段?

  美日韓等國不但希望中國加入國際制裁隊伍,而且能夠加大制裁力度。在他們看來,中國是朝鮮的主要貿易與援助國,擁有最有效制裁朝鮮的手段,因此有義務在制裁朝鮮時走在最前面、採取措施最堅決。

  但制裁真的能夠達到迫使朝鮮放棄核武器的目的嗎?眾所週知,朝鮮與其他國家並不相同,即使面對嚴厲的外部制裁,也有辦法保持其政權自身的生存,而且很難放棄發展核武器。在朝鮮看來,由於它缺乏經濟優勢和常規武器優勢,核武器是保障其安全的最大有效手段。因此,即便可以迫使它在短期內作出不再核試的表態,但長期來看,制裁越緊反而越有可能強化其擁有核武器的決心。

  而且,從貿易、援助等方面施加的制裁可能傷害最大的不是朝鮮政權,而是普通的老百姓,甚至可能導致一場無法預見的人道主義危機。我想這是國際社會不應和不想看到的。

  值得注意的是,27日在與克裏進行了長達4個多小時的會談後,中國外長王毅表示,雙方達成的主要共識是,安理會可就朝鮮核子試驗做出反應,通過新的決議。同時,制裁不是目的,關鍵是要重啟對話談判。中美在這一大方向上是一致的。西方輿論隨後拋出猜測稱,中美在如何制裁朝鮮的問題上存在分歧。

  在筆者看來,對朝鮮進行一定程度的制裁,其主要目的是展示國際社會不允許其核試的決心,向朝鮮發出一個明確的信號。制裁應該讓朝鮮感覺到痛,但不能讓廣大的朝鮮人民承受更多的苦難,而且也不能以壓垮朝鮮政權為目的。前者基於道義,後者出於現實。現階段最主要的是朝核問題,如果借朝核問題之名而行壓垮朝鮮政權之實,可能只會使得地緣政治更加複雜化,使得朝核問題更加難以解決。而且,有的國家政客甚至將加大對朝制裁當作“把中國放在炭火上烤”的遊戲。

  從更全面的角度看,解決朝核問題必須“標本兼治”。所謂“標”,就是對朝鮮採取的每一次違反聯合國決議的行為予以堅決應對,通過必要的手段使其意識到國際社會的決心和得不償失的痛感。所謂“本”,就是必須承認朝核問題根源於半島的冷戰結構,以及朝鮮政權內心深處的不安全感。如果美國不打算改變它的對朝政策,所獲得的任何成果都將是脆弱的。

  目前的問題是,中俄在同意治標的同時亦強調“本”方面的原因,而美日韓則只強調“標”的一個方面。兩方面的舉措必須結合起來,忽視任何一方面,都只會導致與目標相違的結果。所以,解決朝核問題的關鍵還是兩種觀點之間必須取得相互的信任,並採取相互協作的措施。而這,從根本上有賴於中美戰略信任關係的增進,就包括朝核問題在內的東北亞地區安全議題達成廣泛的共識。雖然六方會談遇到了困難,但這更需要各方誠心實意地面對難題,一起坐下來商討更有意義的、和平的、根本的解決方式。(李開盛)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