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青年向華人扔奶粉 別用“自省”配合他人的侮辱

2016-01-29 08:56:15|來源:長江日報|編輯:王瑞芳

  近日,兩名荷蘭青年在首都阿姆斯特丹街頭尋找華人模樣的行人,手中拿著奶粉罐詢問他們要不要買奶粉,儘管對方擺手拒絕,青年仍向對方身上拋撒奶粉,並拍攝視頻上傳社交網站。此舉立刻引發當地華人憤慨,目前,二人已經在當地電視臺道歉。

  儘管兩名青年表示這只是“惡作劇”,但據媒體此前報道,華人在荷蘭大量購買奶粉引起了當地一些賣場限購,很難不讓人感到特別針對華人的意味。無端遭到奶粉“襲擊”的華人明顯是無辜的受害人,大多數荷蘭網友也對此種行為予以批評和譴責,對受害人的文明表現給予肯定。相比之下,國內輿論的氣氛卻不大相同,不少網友不是聲援同胞,而是忙著自我檢討,感慨買外國奶粉的中國人和國産奶粉“不爭氣”,在國外“自取其辱”。

  公共討論中不乏中肯客觀的國家形象自我定位,但無處不在的“檢討”卻讓人難以忽視。無論是中國遊客出國旅行購物,還是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收購,抑或中國人在外求學務工,也無論他們究竟有沒有做錯,國內輿論似乎總是保持高度敏感與挑剔的神經,竭盡所能自我審視和苛責,嘲弄譏諷一些並無過錯的正常行為,有的甚至走向極端,對那些明顯不公正待遇和不法侵害的受害同胞漠不關心,掩不住一股妄自菲薄的消極氣息。

  中國人的國際形象究竟如何?似乎沒有太權威的調查與統計信息,但是,把中國人描述為“形象很差”、“不受歡迎”,是國外輿論的主流還是國內的想像和建構,卻是值得探討的話題。近年來,越來越多中國人走出國門,對於這樣一個龐大群體的不同需求,世界不同地區的反應其實是複雜的。部分中國遊客沒有很好融入當地風俗和秩序,確實受到了一些負面評價,但是,也有一些所謂的不文明有被媒體放大之嫌,比如中國遊客在盧浮宮外水池洗腳,事後被證實在當地是普遍現象。

  注重本民族在世界上的形象,是值得提倡的一種集體自覺,對海外評價的反應,很大程度上是民族心態的寫照。其實,對於海外評價,用不著動輒惱羞成怒,也不必誠惶誠恐,唯唯諾諾。我們願意虛心接受對國人文明素質的提醒甚至批評,並以更高的標準要求和提升自己,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也要不假思索地認同一切針對中國的評價,更不能自己主動去迎合強化那些根深蒂固的刻板成見,像被戳中軟肋一樣一蹶不振,喪失明辨是非的判斷力,放棄自己的正當權利,一味忍讓那些並不公正的指責和待遇。

  如今,中國公民和企業的眼光和腳步正在邁向世界上更遠的地方,征戰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市場,去海外從事各種活動也日益稀鬆平常。只要在當地法律、行業規則和公序良俗的框架內,我們都可以積極自信地參與合作與競爭,堂堂正正、不卑不亢地與世界一同創造和分享利益,展示出良好的國家和民族形象。(李杏)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