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春運後勤:1人1天疊1萬件被罩 與時間賽跑的"毅力戰"
北京客運段東供應基地洗滌車間,工作人員正從洗衣機中拉出洗好的臥具。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拓 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1月29日電(記者 開可 李拓)一天洗五萬件火車臥鋪的臥具;一天一個人疊一萬件被罩,工作12個小時……日前,中國青年網記者來到北京客運段東供應基地,感受“春運硬戰”幕後後勤保障工作的緊張節奏:這是一場下車不下線、與時間賽跑的“毅力戰”。
下車不下線,後勤供給也關鍵
據工作人員梁寶國介紹,為了應對2016年春運,供給部門的工作人員連續工作了兩周,“已經沒有週末的概念。”為了方便在火車上為乘客提供飲食,有很多廚具是火車上專門配備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的第一個廚具就是“蒸屜”。類似于“抽屜”的形狀,專門解決火車上的蒸米飯問題。工作人員表示,在火車上用平時家用鍋來蒸米飯是不現實的。五屜同時蒸上,就可以保證中午一餐飯的需求量。一列車配備十個屜子。梁寶國告訴記者,一屜需要的生米大概在十幾斤左右,五屜大概就需要一袋五十斤的大米。
在梁寶國看來,蒸米飯這樣普通的小事在火車上也是要“練出來”的。“旅客一上車,餐車人員不僅要進行蔬菜清洗等準備工作,還要觀察旅客。旅客是以學生、探親人員、還是農民工為主?如果以農民工為主,自己帶飯的概率會非常高。或者看乘客帶的速食麵,如果速食麵多就要控制米飯的量。”因此,餐車工作人員不僅要做好本職的工作,還要肩負著“觀察員”的任務,“這是一種職業的本能。”此外,每列火車上都還備有一些應急物資,例如幹的海帶、木耳等,“這些也只是讓乘客能解決溫飽。”梁寶國説道。
梁寶國是北京到拉薩火車的第一任列車長,現在不“走車”了,換到了地勤部門。他回憶以前自己走車時,有時候從北京跟車到拉薩,在拉薩呆幾個小時之後就再跟車從北京到深圳。梁寶國説部門裏的職工基本都“走過車”,現在都從火車一線換到了火車物資供給部門。
“地勤部門年輕人比較少,90%左右的工作人員都是50歲以上。”梁寶國告訴記者。“50多歲,身體上、家庭上都有問題。自己五十多歲,父母就得七十多歲了。很多時候大傢夥就是咬牙挺住了。我們這邊每天必須有人。有時候班組過來領東西的時間就是間隔一個或者兩個小時,夜間也是這樣。有時候缺少的物資有可能就是一個袖標、一捆垃圾袋、五十個手紙卷。鐵路工作都這麼多年了,都已經習慣了。”
人手不夠,與時間賽跑
在洗滌車間走道的一側,十台大型洗衣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清洗工作;走道另一側,工人正在忙碌地進行熨平、折疊和打包。整個車間充斥著洗滌劑的味道。
據介紹,北京客運段洗滌車間擔負著全段各次列車的臥具、備品的洗滌任務。隨著春運增開列車的疊加及客流的增加,洗滌任務由原來的13列增到29列。洗滌工作量由日供應3萬件增加至5萬件,整個春運下來就是200萬左右的洗滌任務量。
洗滌車間的總支書記曹準告訴記者:“東、西兩個洗滌車間的正式工一共有280多人,勞務工有80人左右。東邊的車間一共有105人。”每年的春運工作都是對200多名職工的考驗。人手不夠,又要保證正常的供給,唯一的辦法就是和時間賽跑。“春運期間,工作人員六點半就開始工作,下午工作到四點半到五點,工作12個小時。中午吃飯也是輪流吃一口。現在,我們的任務增加了20%-30%,要比平時多工作一到一個半小時。”
曹準介紹説,為了降低能耗、提高效率,每一台洗衣機都滿滿地裝到100公斤臥具,在浸水、翻滾以後,再出來時重量就增加了一倍多。而且所有的臥具經過洗衣機翻滾以後,會絞在一起。記者在現場看到,兩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要合力才能將洗好的臥具從洗衣機中拉出來。
“臟品庫會將臥具進行分揀,將被套、枕套等分開,再加入洗衣粉、純鹼、乳化液、漂白粉等。洗一次的時間大概在40分鐘左右。”曹準説道。為了洗掉臥具上的特殊污漬例如咖啡、泡面湯等,需要加入漂白粉,既去污又消毒。
在分揀打包的環節,工作人員將洗過一次還帶有污漬的被罩分出來。曹準指著一個帶有鞋印的被罩告訴記者,這樣的被罩就要重新進行清洗。一般帶有腳印的臥具都要經過多次清洗才能“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