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競爭激烈 “錢主”選舉加劇社會兩極分化

2016-01-30 10:55:44|來源:新華社|編輯:徐藝源

美國大選競爭激烈 “錢主”選舉加劇社會兩極分化

  美國總統大選初選階段第一個州投票在即,競爭愈演愈烈,而更加白熱化的是各候選人的財力競爭。

  民主黨競選領跑者希拉裏募款已超過1.1億美元,而她定下的目標是25億美元,其黨內主要對手桑德斯也實力不俗,已募得7000多萬美元。這還不用説共和黨熱門競選者特朗普坐擁100多億美元資産,還有紐約市前市長布隆伯格正躍躍欲試獨立參選,考慮著從他超過350億美元的凈資産中先掏出10億美元試水大選。美國大選越來越成為有錢人的遊戲,政治募捐大比拼也成為大選的固定風景。

  根據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官網的統計,2016年大選至今花費早已過1億美元,鐵定將成為美國歷史上最燒錢的一次。

  然而,在這個四年一度的“砸錢遊戲”中,由於美國大選的選舉人團制度規則,能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卻並不是全國的選民們,而是少數富豪和財團。

  美國最高法院2010年裁定,限制商業機構資助聯邦選舉候選人的兩黨選舉改革法案的條款違憲。這一裁定導致類似“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這樣獨立運作的競選組織壯大,少數人靠財富控制選舉的現象從地下浮出地面。2014年,美國最高法院進一步為政治募捐管理規定鬆綁,最終取消美國政治競選捐款總額的上限,更是給“選舉跟著錢走”開了綠燈。

  紐約大學法學院布瑞南司法中心報告顯示,2010年至2015年,“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競選開支中,近六成來自一個不足200人的超級富人階層。

  美國大選的“金錢傳説”遠不止此。儘管美國聯邦政府和超過半數的州立法機構規定,獨立運行的營利性機構必須定期公佈競選活動經費明細。但這一規定並不適用於非營利性組織,導致政治“黑金”現象猖獗。比如去年希拉裏就被曝收到一筆100萬美元“來路不明”的政治捐款,而希拉裏又隨之揭開共和黨陣營存在的更嚴重的籌款不透明現象。

  “錢主”選舉現象已引來越來越多批評,認為這一政治制度越來越有利於美國富人。正如美國前總統卡特所指出的,美國正淪為一個“寡頭統治的國家”。美國副總統拜登也曾承認,政治募捐總是暗含附加條件。

  《紐約時報》去年10月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當時總統選舉候選人所募集到的1.76億美元資金中,將近一半來自158個美國家庭,並稱這種集中程度是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從未出現過的。這些家庭往往集中在金融、能源、娛樂等行業。

  美國的富人或財團通過選舉,在國會和白宮發揮影響力,左右政策制訂,從而更有利於搭政策的便車積累財富。反之,窮人則更加難以通過手中的投票權來影響政府決策,導致美國社會的兩極分化日益加劇。

  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新近發佈的一份報告,2015年美國中産階層人口比例首次低於一半,凸顯出近年來美國中産階層不斷加劇的萎縮趨勢。同時,中産階層擁有的財富比例也大幅縮水,由1970年的62%下降至2014年的43%,而高收入者的比重從29%上升至49%。

  美國社會安全署的數據也顯示,美國2014年人均收入4.4萬美元,但67%的美國人達不到這一平均線,而收入最高的134人平均年收入高達8600萬美元。

  不得不説,這種失衡狀況實際源於美國選舉制度的“系統性缺陷”。如果美國無法有效約束金錢對選舉“濫用”影響力,美國社會恐將進一步撕裂。(記者陸佳飛柳絲)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