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人員續繳醫保”不是唯一選擇
研究退休人員繼續繳醫保,一要考慮大多數退休人員能否負擔得起,二要考慮參保者能額外得到什麼好處。如果只是增加負擔卻沒有好處,那就降低了參保的吸引力,若導致有人退保或者拒絕參保,可能引發不小的社會問題。
財政部長樓繼偉日前發表文章透露,正在研究實行職工醫保退休人員繳費政策,建立與籌資水準相適應的醫保待遇調整機制。多名專家認為,讓退休人員繳納醫保費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前提是保障退休人員的收入不能再降低,因此必須同步配合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現行《社會保險法》規定退休職工不繳納醫保費,如實行退休人員續繳醫保,需要先修改《社會保險法》。
實行職工醫保退休人員繳費政策,意味著對現行醫保政策的一項重大改革。現行醫保政策不是説不能改革,關鍵是在程式上要合法地改,在內容上要合理地改。無論是站在現在的退休人員的立場,還是站在未來的退休人員的立場,對公眾而言,退休後繼續繳醫保,無異於在實行延遲退休政策上“更上一層樓”——延遲退休也便罷了,退休後還要繼續繳納醫保,這難免會增加公眾的參保負擔,對不少人在情感上出現不情願、産生不適應,應當予以充分的體察和理解。
從理性角度看,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老齡化社會已然快步走來,擺在我們面前的其實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任由醫保的稀飯繼續稀釋到只剩清水的地步;另一種是,大家都往裏面加點米以確保必要的濃稠。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我國已有225個統籌地區的城鎮職工醫保資金出現收不抵支,佔全國城鎮職工統籌地區的比例高達32%。所以,雖然有時還能讀到“醫保基金錢多到花不出去”之類新聞,但長遠看來,醫保被稀釋成清水早已不是危言聳聽,往醫保的鍋里加一些米,非常必要而且迫切。
關鍵的問題是:該怎麼加米?退休人員繼續繳費是一個路子,但要考慮到兩個問題:一是大多數退休人員能否負擔得起?當養老金成為他們唯一的收入來源,如果還要拿出一部分去繳醫保,看似每月一兩百並不多,但沒準兒就會降低他們的生活品質。二是退休後繼續繳醫保,能否提高醫保報銷比例?或者説,參保者能額外得到什麼好處?如果只是增加負擔卻沒有好處,那等於是降低了參保的吸引力,若因此導致有人退保或者拒絕參保,可能會成為一個不小的社會問題。
在可預見的未來,隨著醫療價格的提高特別是人工成本的高企,醫療費用很有可能成為退休人員最主要的開支。根據一份調查報告,美國退休人員中2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一生的積蓄在5年內就因支付醫療開支而全部花光。要知道,這些美國退休人員也都是有醫保的,而且在美國,有收入的退休人員確實仍要繳納醫保。我國的醫保設計如何才能更好地保障退休人員的醫療需求,應該有一個通盤的考慮,而不只是將希望主要甚至全部寄託在退休人員繼續繳費上。
在這個通盤考慮中,取消醫保個人賬戶,避免池子裏的米外流,應該是一個合理的選項。現在的醫保個人賬戶大多被用於變相購買各種日用品,花費那麼大的行政成本,先一個個收上來,轉個彎存入醫保個人賬戶,又讓參保者都變法取出去,實在是多此一舉。此外,取消公費醫療不能繼續拖延磨蹭,這項改革需要雷厲風行全面實施,才能對得起公眾的改革期待。要往醫保池子里加米,大家就該一起來,而不能是普通職工原本醫療待遇就不高卻要續繳醫保,有人一分錢不出卻能夠享受最好的醫療待遇。
總之,實行退休人員繼續繳醫保,應該是窮盡一切手段(包括加大財政資金對醫保補充力度)之後的無奈選擇,而不是唯一的必須選擇,更不是迫在眉睫的當務之急。這項改革即便勢在必行,也要充分考慮退休人員的實際情況,設置各種檔次的繳費標準供其自由選擇,收入低於一定水準的貧困退休人員應當免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