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天:為馬術而生

2016-01-05 10:41:55|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李雪

  趙雪湄

圖片默認標題

奧林匹亞國際馬展

  熱愛體育的讀者朋友對“華天”這個名字並不陌生。2008年,他放棄英籍、加入中國國籍,作為唯一的馬術騎手代表中國隊參加了北京奧運會馬術比賽,實現了中國在世界上這項賽事零的突破。之後,筆者曾經數此採訪他,還有他的父母華山、羅山與弟弟華明。

  馬與飛機,是這個中西合璧的家庭裏的兩個主題。華天的爺爺是飛機駕駛戰鬥英雄,父親華山從事飛機事業。而華天四歲登鞍上馬,從此開始了他的馬上人生。在近日舉行的奧林匹亞國際馬展(The London International Horse Show)上,又見華天,26歲的小夥兒比起幾年前多了些許成熟。

  他這樣介紹自己:“我叫華天,是一名中國馬術運動員,一名騎手,目前我是唯一一名代表中國出征裏約奧運會的候選人,而且幾成定局,所以我非常激動,我十分驕傲能夠代表我的祖國再一次參加奧運會”。

  華天回憶起北京奧運之後的那段時光:“參加完北京奧運會,我在一個月內回到母校伊頓中學繼續上學,完成了A-LEVEL課程。之後按照計劃,我應該上大學了(布裏斯託大學,專業是飛機的氣動佈局設計理論)。在上大學的前兩天,我跟父母進行了一次很擰巴的長談。告訴他們我不想上大學,而想去完成自己的心願:代表中國參賽奧運會。爸媽説給我三年時間,去掙足參加奧運會的生活費和各項花銷,然後我做到了。我去參加倫敦奧運資格賽選拔,只差了一點兒就能入選了”。

  與倫敦奧運失之交臂,華天帶著心中熾熱不泯的夢想堅持苦苦訓練。現在,小夥子有了志同道合的女友——盛裝舞步運動員莎拉·海根絲的支持,兩人在切希爾郡彼此砥礪、一起成長。華天介紹説,他十月份已經完成了今年的賽季,十二月份回來再開始工作。一月、二月接受嚴格訓練,三月接著開始新一賽季的比賽。

  談起奧林匹亞的國際馬展,華天讚不絕口:“這裡是傳奇馬術之所,你知道我是半個英國人(華天的媽媽羅山出身自英國世家),每年聖誕節前,英國人愛到這裡看表演,逛馬市,購買馬的用品,觀看馬術單項賽:障礙賽、盛裝舞步,享受聖誕將臨的節日氛圍。雖然不是我的比賽,我依然愛到這裡觀看。我沒在這裡參賽,但已經來觀賽很多年了”。華天的比賽項目是馬術三項,是綜合三項賽事,而這裡進行的是障礙賽和盛裝舞步單項賽,要求不盡相同。

  對於明年參加裏約奧運,華天顯得十分篤定自信:“我已經獲得了很安全的參賽資格。明年三月份會公佈確認資格。我有三匹賽馬,都非常出色,非常有競爭力。其中兩匹都有了中文名字:派大星、唐·熱內盧。另外一匹暫時還沒有取中文名”。

  這次的中文名與七年前華天參加北京奧運時的那些馬的名字(木蘭、忽必烈、武松、乾隆、漢亭侯等等)風格迥異。那些馬名一聽就能感知,主人是一熱愛中國文化的武俠迷。就拿“唐·熱內盧”這個名字來説,華天解釋道:Tang是唐朝的唐,而熱內盧,眾所週知,2016年奧運會召開之地巴西的裏約市是裏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的簡稱,葡萄牙語原意為:一月的河。“熱內盧”即是一月的意思。這匹馬的名字“唐 熱內盧”與國際、與奧運接軌,可謂珠聯璧合。

  華天講,派大星是一匹有趣的馬,明年一月份就滿十七歲。一般這個年齡的賽馬已經很老了,接近運動生涯的尾聲。或許像是正處於人類的“更年期”,派大星變得喜怒無常。過去的一、兩年裏,華天的團隊時常逗它,派大星與大夥兒熟悉起來,因而性情變得比以前溫馴。

  對於馬術運動在中國的發展,他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馬術運動在中國雖然規模還很小,但發展非常快。再過十年,馬術將會是中國的一個運動強項。這項運動在中國沒有文化積澱。需要一個過程去發展。

  華天愛馬也愛家。聊起家庭他滿眼笑意:我的父母現在都工作在北京。父親還從事飛機商貿業,母親做商務顧問;我的弟弟現在愛丁堡大學讀中國經濟學,還有一年畢業。我于2009年夏天完成了中學課程。十月份本應上布裏斯託大學。但是,決定為了夢想暫時放棄學業。因為那時我有四匹出色的賽馬,如果不讓我接著參加馬術三項賽,我會心碎。這並不在原計劃內。如果三年後不成功,我就不再堅持了。三年後,我差一點點就拿到倫敦奧運參賽權.......經過這些年的訓練,我已經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所以這次我要再次出征參加奧運。

  筆者問華天:不上大學後悔麼?他毫不猶豫地回答:從來沒有。我從未後悔。對於大多數人來説,上大學應該是正確選擇,而對於我,可能不那麼適合。沒準兒過十年、二十年,我會去讀個MBA。你看,有些騎手都六十多歲了,依然馳騁在奧運的賽場,他們是我的偶像和對手。我夢想著到了他們那樣的年紀,仍然能作為頂級騎手參加大賽。

  飛機與馬屬於兩個世界,成就其中任一都需專心致志、皓首窮經,魚和熊掌不可得兼。筆者只有在這裡祝福:祝他一帆風順,祝他美夢成真,祝他與他的“唐·熱內盧”們如願以償地去赴裏約的奧運之約。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