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空氣品質拐點:2020望明顯好轉 2030藍天常有
原標題:北京空氣品質拐點:2020望明顯好轉 2030藍天常有
北京空氣品質拐點在哪兒
二〇二〇年有望明顯好轉,二〇三〇年力爭藍天常有
本報記者 朱競若 賀 勇
北京市環保局1月4日公佈了去年大氣治理的成果:PM2.5下降6.2%,186天空氣品質達標。對這份成績單,網上既有點讚,也有吐槽。
重污染天數真少了嗎
據環保部門重點監測,與2014年相比,直接影響空氣品質的四項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PM2.5年均濃度分別下降38.1%、11.8%、12.3%、6.2%。
重污染天數在減少,為何公眾卻感覺霧霾嚴重?監測數據顯示,去年11—12月當中發生重污染22天,佔1/3,同比增加15天。尤其是年尾一個半月的時間內,北京PM2.5平均濃度同比上升75.9%,直線陡升,是區域內上升比例最大的城市。正是由於2015年最後兩個月出現了密集的霧霾現象,導致公眾從感官上覺得空氣品質越來越差,“一年不如一年”。
從北京市環保局此前發佈的數據來看,去年前10個月,北京空氣品質改善較為明顯,PM2.5累計濃度僅為69.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了21.8%。而經過了後兩個月的6次空氣重污染過程後,年均濃度一下被拉高到了80.6微克/立方米,下降幅度也從21.8%跌落到6.2%。
北京明確拐點信心何來
和公眾渴盼藍天的急切心理相比,治理成效的顯現,顯得姍姍來遲,希望在哪?北京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告訴記者:量變到質變,逆轉有一個過程。
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方力給出兩個時間節點:2020年,公眾可望感受空氣品質明顯好轉;到2030年,北京的空氣標準可望達到國家標準,藍天常有將形成常態。他分析説,PM2.5有監測有措施有目標的治理,始於2013年,每年下降5%,8年積累下來,可望下降40%,把2020年看成一個逆轉的拐點,是可預期的。
環保局的幾位局長,既是專家,也是官員,過去跟他們談“拐點”,總是打太極、繞著走,現在態度為什麼變了,説得那麼清晰肯定呢?記者發現這個改變的背後,是兩年的實踐和努力:5%的治理目標,成為政府施政的真正剛性約束。為此,北京調低了GDP增速,調整了幹部考核標準,壓燃煤、控車輛、減人口、治揚塵,並形成了38項地方標準,“倒逼”企業或轉型升級、或關閉退出。
業內專家分析認為,經過兩年多的經驗積累,人們對治霾的科學性、規律性,有了新認識,七省市區聯防聯治機制運轉順暢,監管天上地下聯動更為到位。目前,對每年完成工作5%的治理目標,北京不僅有決心,也更有信心。
今年治霾攻堅戰怎麼打
“2016年是北京市2013—2017清潔空氣行動計劃的攻堅之年和決戰之年。”北京市環保局總工程師于建華表示,今年北京將聚焦“改農村散煤”“治高排放車”“整治城鄉結合部”三大戰役,重點“落實街鄉鎮責任”,加大精細化管理減排力度。
另外,針對公眾關注的學校是否安裝空氣凈化系統的問題,北京市長王安順在1月5日舉行的政府常務會上責成相關部門對幼兒園、小學、初中教室安裝空氣凈化系統進行可行性研究,力求盡最大可能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從長期來看,空氣品質主要取決於區域內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因此,只有通過調整産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改變生活方式,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使得城市的大氣污染物保持在低排放水準,使空氣品質徹底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