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曬公益訴訟成績單 7地環保局怠于履職被通報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丁寧):中共“十三五”規劃建議中,生態文明建設首次寫進五年規劃的目標任務,這意味著環境保護將擁有更明確的頂層設計,“美麗中國”的藍圖將日漸清晰。6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新聞發佈會,通報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試點工作推進情況,曬出了一份檢查機關的公益訴訟成績單。值得注意的是,在當天發佈的典型案例中,有7個地方環保局因怠于履職被通報。
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是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部署的改革任務,2015年7月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作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授權最高人民檢察院在部分地區開展公益訴訟試點工作的決定》,授權北京等十三個省市檢察機關開展提起公益訴訟試點工作,並將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作為重點。最高人民檢察院新聞發言人肖瑋介紹:“截至2015年12月底,試點地區共在履行職責中發現公益訴訟案件線索501件。其中,以案件範圍劃分,環境資源領域313件。截至2015年12月底,試點地區已經通過檢察建議等方式辦理公益訴訟訴前程式案件245件,其中民事33件、行政212件。”
訴前程式是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必經程式。設立訴前程式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檢察監督的效力,發揮行政機關履行職責的能動性,節約司法資源。值得注意的是,在當天發佈的15起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試點工作訴前程式典型案例中,江蘇常熟市環保局、安徽繁昌縣環保局等7個地方環保局因怠于履職被通報。最高檢民事行政檢察廳廳長鄭新儉介紹,通過訴前程式糾正違法或督促履行職責的,在不同領域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在環境保護領域相關行政機關怠于履行職責的案件中,行政機關接受檢察機關提出的檢察建議,其糾正表現為:對污染源及時進行處置防止損害擴大,對污染企業或個人給予行政處罰,對污染企業進行跟蹤監管並督促落實環保措施,對相關案件線索依據《行政主管部門移送適用行政拘留環境違法案件暫行辦法》移送公安機關,等等。”
經過訴前程式,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沒有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或者行政機關拒不糾正違法或不履行法定職責,社會公共利益仍處於受侵害狀態的,檢察機關可以分別提起民事或行政公益訴訟。據悉,試點地區檢察機關已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5件,人民法院均已立案,相關案件正在審理中。對於下一步工作措施,肖瑋表示,最高檢將進一步加強對試點工作的指導督促,努力推動試點工作取得新的成效,“繼續派工作組赴相關試點地區進行督導,對重要案件線索進行重點督辦;加強對下級院的指導和督促,加強溝通協調,積極爭取地方黨委、人大的領導和支持,幫助排除干擾阻力。”
當天,最高檢還發佈了《人民檢察院提起公益訴訟試點工作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實施辦法》共四章58條,在《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試點方案》的基礎上,對其規定比較原則的,作了進一步解釋;對其中沒有規定而實踐需要予以規範的,作出具體規定。《實施辦法》對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線索來源、線索移送、立案程式、調查核實、舉證責任等內容作了規定,對訴前程式等內容作了進一步強調,確保試點工作在法律框架和授權範圍內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