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母離世界一流水準還有多遠?

2016-01-06 16:26:36|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李雪

圖片默認標題

中國海軍第一艘航空母艦

  如果要評選影響最大、最引人矚目的中國武器,素有“吞金獸”之稱的航空母艦將毫無懸念的名列前茅。作為人類歷史上最龐大、最複雜且涵蓋作戰空間最廣的武器系統,航空母艦自誕生的之日起,就具備著非凡的戰略價值;當它與中國這個舉世無雙的十億級人口與工業化結合的世界大國聯繫在一起的時候,其戰略意義更是重大——作為“國之重器”,中國航母將為中國“藍水”戰略提供大力支撐、推動中國海軍走向遠洋。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席捲全球,中國經濟蓬勃發展,至2014年,中國GDP已經超過10萬億美元,躍居世界第二。與之相伴的是中國海外利益的逐步延伸。學者們普遍認為,中國海外利益即在中國領土之外的中國國家利益,其內容包括海外政治利益、海外經濟利益和海外文化利益,以及為維護這些利益而相伴的海外安全利益。其中,經濟利益是核心。

  當前,中國在商品出口、原料進口、境外投資和技術出口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在海外市場也拓展到相當的份額。據相關統計,2014年,中國對外投資FDI已經超過接受的數額。同時,中國對外經濟依存度也在不斷上升,作為世界第一貿易大國,以石油一項為例,中國從2003年開始就成為石油凈進口國,2014年度,原油凈進口量首次突破3億噸,增幅高達9.7%;石油凈進口量增至3.205億噸,進口依存度擴大至62.5%。在此背景下,如何維護好海外利益已經成為中國人核心關切。然而,各種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威脅對中國維護海外利益提出嚴峻考驗。因此,中國迫切需要建立一支藍水海軍,以保護對國民經濟至關重要的海上生命線、切實維護好中國的海外利益。

  航空母艦,作為移動的海上機場和空中作戰指揮中心,是目前唯一一種可以在遠海保證艦隊有效防空保護的手段。在可預見的相當長的時期裏,航空母艦和艦載機仍將是各國遠洋海軍必備的海上防空力量。中國要建立一支能夠保衛國家安全、切實維護海外利益的藍水海軍,就必須打造數個強大的航母戰鬥群——必須要具備奪取制空權、制海權的能力,並具有強大的反潛、兩棲突擊和對地攻擊的能力。然而,從現狀來看,中國航母還遠遠不能滿足藍水戰略的發展需要。

  首先,中國航母數量太少。迄今為止,中國海軍只裝備了一艘用於訓練的航空母艦“遼寧”號。要滿足藍水戰略的需要,起碼需要4艘航母:1艘前沿部署至戰區;1艘用於訓練;1艘用於在戰區和基地之間往返並用作戰略機動;1艘在造船廠保養大修。相比之下,美國擁有11艘航母,其中還有1艘常年部署在日本,以期一旦有事,隨時支援。

  其次,中國航母性能落後。與美軍的航空母艦相比,其一,中國航母只有5萬噸級的排水量,約等於美軍在建航母“福特”級的一半,這就意味著搭載艦載機數量遠不及後者;其二,採用滑躍式甲板起飛的中國航母與採用電磁彈射的“福特”級相比,技術上起碼落後一代;其三中國航母依然採用常規動力,而美國航母清一色核動力,差距更大。

  中國航母序列中表現最為出色的是艦載機——殲-15是當今世界屈指可數的第三代重型艦載機,性能不亞於美海軍主力艦載機F/A-18。然而,隨著美國下一代艦載機F-35服役,這種優勢也將逆轉為劣勢。可以説,中國航空母艦無論是數量上還是品質上都不能滿足發展藍水戰略的現實需要,與世界一流水準相較還存在相當一段差距。

  中國是世界上少數擁有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這為中國未來航母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和物質支持。但是,這裡筆者需要指出的是,出於眾所週知的原因,中國從外部、特別是從美國等西方國家引進技術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中國在發展航母事業的道路上必須克服重重阻礙、攻下種種技術難題。未來的中國航母應該也可以裝備核反應爐、電磁彈射器和第四代艦載機。

  儘管如此,我們依然不能抹殺中國在此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這是當今亞洲國家所建造的最大最先進的航空母艦,也是世界第二大規模的中國海軍未來的核心艦種,將為中國海軍走向遠洋、中國建設海洋強國的夯實堅定的物質基礎。中國建造航母是世界航母發展史上的一小步,卻是中國海軍走向藍水的一大步——隨著中國日益成為世界海權體系中的主要國家,這一步具有特別深遠的地緣政治意義。(馬堯,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特約研究員)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