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開盤30分鐘內觸發熔斷收市 證監會出臺減持新政

2016-01-07 17:13:28|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編輯:趙妍

  原標題:中國A股開盤30分鐘內觸發“熔斷”收市證監會出臺“減持”新政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任傑):繼2016年首個交易日,中國股市觸發熔斷機制提前休市後,A股時隔兩天再現這一場景,並且更加極端——A股今天(7日)開盤不到30分鐘,就因滬深300指數連續觸發兩檔“熔斷閾值”提前收盤,創造了中國股市“歷史”。中國證監會隨後發佈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新規,試圖安撫市場情緒。

  新年伊始,中國股市不斷刷新股民“想像力”。相比1月4日的“熔斷”收市,今天的大跌來得更加迅疾。早盤開盤僅10分鐘後,滬深300指數在9:42就大跌至5.38%,觸發首次“熔斷”。9:57分恢復交易後,該指數又快速跌破7%,這樣,開盤半小時之內,A股就因觸發兩檔“熔斷線”而提前收盤,全天累計交易時間僅有15分鐘。這創造了中國股市的“新歷史”。兩市再現“千股跌停”潮。

  對於市場的極端表現,不少股民表示挺難理解:

  “今天開盤不到30分鐘(就收盤了),跌得真厲害了。”

  “新年以來這幾天,損失很多,股指熔斷是不是有問題?”

  對於今天大跌的“推手”,市場普遍認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連續兩天大跌477個基點,令市場不安。大股東“減持”禁令即將到期,以及註冊制改革具體實施方案將在本月落定的消息,引發了市場對“抽血效應”的擔憂。除此之外,投資者還認為,“中國版”熔斷機制存在漏洞:A股交易規則並非“T+0”,股指波動浮動偏大,個股本身就有漲、跌停制度,在此背景下,股指熔斷機制實質作用並不大,會影響市場流動性,甚至加速市場恐慌性下跌。

  對此,第一創業證券分析師郭樹華分析説:“從熔斷機制的設計上看,暫停交易間隔時間比較短,對於股民的反應來説,從5%-7%的閾值比較近,很多初入市場的投資者往往難以理性思考,會産生‘羊群相應’,造成向下趨勢操作。”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對本台記者指出,與西方成熟市場相比,不能指望熔斷機制解決中國股市的痼疾。當然,完善熔斷機制也顯得十分重要,“如果把穩定市場和市場上升的希望寄託在某個技術手段上,那只能説,我們的希望遠遠超出了技術手段的所能承載。第二,的確也應該意識到,政府或市場主體在熔斷發生後,應該發佈更多,更明確的信息,幫助投資者恢復理性,更好地做出判斷。”

  針對市場質疑,證監會此前回應稱,熔斷機制對穩定股市具有重要作用,將根據實際運行情況,調整完善相關機制。但目前,還沒有更進一步的表態。

  而就在今天市場快速收盤後,中國證監會正式發佈了《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根據新規,上市公司大股東在3個月內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且需要提前15個交易日披露減持計劃。另外,出臺《減持規定》,並不意味著中國證券金融公司等“國家隊”即將退出,其穩定市場的職能也不會發生改變。新規將從1月9日起施行。

  對此,第一創業證券分析師郭樹華認為:“管理層已經表示過,會在(去年7月‘救市’期間)‘大股東半年內不得減持的禁令’到期前出臺新規。應該説,今天發佈的新規定兌現了對市場的承諾。但是,一旦市場形成趨勢的話,單個利好也難以馬上扭轉市場走勢,只能起到延緩作用。”

  太平洋證券財富管理中心總經理孟京建議投資者謹慎操作:“至少要管住手吧,當市場沒有明確見底信號或預期之前,大量買股票不是特別好的事情。”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