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霾産品將有新國標 口罩評價將引入“防護效果”
原標題:防霾産品將有新國標 口罩評價將引入“防護效果”
日前,上海霧霾指數飆升,市民選擇佩戴口罩出行。 見習記者 海沙爾 攝
空氣污染“紅”了口罩、空氣凈化器等防霾産品的生意。某網購平臺發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某一線城市首次啟動霧霾紅色預警期間,口罩銷量達到平時的9.3倍。去年底到今年初的一個多月內,許多品牌口罩、空氣凈化器一度斷貨。然而記者近日採訪發現,防霾産品火爆的背後,隱藏著諸多産品品質和商業誠信問題。
防霾功效愛“吹牛”
官網售價約5元一隻的“3M”某款KN95級別口罩,一些網店只要幾毛錢就能買到,一些則標價上百元。同樣價格讓人“找不到北”的,還有空氣凈化器,市面上的價格從四五百元到上萬元一台不等。
價格雖有差異,但這些産品都不會忽視對防霾功能的宣傳,然而實際效果卻大相徑庭。公開資料顯示,多個品牌曾因虛假宣傳被處罰過。去年3月,市工商局公佈,健怡牌PM2.5專業防護口罩在産品外包裝上宣稱“有效阻隔空氣中PM2.5顆粒,過濾率達99%以上,有效阻隔空氣中病毒,病毒過濾率達到99.9%”,而實際檢驗結果均未達到廣告宣稱的過濾率,構成虛假宣傳,被罰10萬元。同月,市質監局發佈對69批次口罩的抽檢結果,防霾功效達到國家相關標準要求的口罩不足兩成,其中一款廣州市冠樺勞保用品有限公司生産、天貓全美居家日用專營店銷售的口罩(規格型號:M-6800)的過濾效率實測值只有1.1%。
空氣凈化器誇大功效似是“通病”。市環保工業行業協會空氣凈化設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王康指出,許多凈化器標示的顆粒物去除率其實只是“理論值”,在缺乏依據的情況下,還擅自誇大適用面積。一旦進入用戶家庭等更複雜環境中使用,往往無法達到標稱的效果,涉嫌誇大宣傳。一家網絡科技公司近期發佈的測試結果顯示,目前市場上銷量排前60名的空氣凈化器,沒有一款可以保證凈化甲醛的效果能持續半個月以上,有些機器才開一兩天,去除甲醛的能力就飽和了,還可能反過來釋放甲醛。
新標準禁止“忽悠”
防霾産品亂象的癥結,在於標準缺失。記者從市質監局獲悉,目前醫用防護口罩和工業用防塵口罩均有國家標準,而其他各類標稱具有防護功能的口罩則沒有統一的國家標準來約束,存在品質隱患。
我國首個民用口罩國家標準預計最快將於今年上半年公佈。國家勞動保護用品品質監督檢驗中心(北京)主任楊文芬介紹説,新國標將不再使用過濾效率作為主要評價指標,而是採用“防護效果”這一綜合評價體系,保障經口罩過濾後的空氣品質達到優良標準,即PM2.5實時濃度在75微克/立方米以下。如此,口罩廠商很難拿理論上的過濾效率做宣傳,只能以直觀的過濾結果體現功效。新國標還參考 《國家紡織産品基本安全技術規範》,加入了甲醛、熒光劑、pH值等安全性指標,保障接觸皮膚部分的口罩安全。此外,民用口罩國標的出臺可劃清工業和民用口罩的界限。
再過兩個月,新修訂的空氣凈化器國家標準也將實施。新國標明確了影響空氣凈化器凈化效果的四項核心指標,即潔凈空氣輸出比率、累計凈化量、能效等級和噪音標準,體現産品的凈化能力和凈化能力的持續性。王康表示,新標準要求詳細標注潔凈空氣輸出比率,其中包括適用面積。空氣凈化器的適用面積可以類比為空調的匹數,如果不標注清楚是沒有意義的。此舉將迫使廠商規範標識,不脫離實際的適用面積“空談”潔凈空氣量,更不可能再憑空捏造一個國標中沒有的“去除率”,這種忽悠人的數值反映不出空氣凈化器的凈化能力。(記者 陳璽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