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後世博時代都帶來什麼?
原標題:米蘭後世博時代都帶來什麼?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張瑾):2015年10月31號,米蘭世界博覽會落幕。東道國意大利共為本屆世博會投資27億歐元,但是一個面積100萬平方米的世博園規整地塊,以及米蘭和周邊地區得以改善的基礎設施成為世博會留給當地的一筆實實在在的物質財富。除此之外,世博會還給意大利留下那些財富,百萬平方米的世博園區何去何從,這些都成為“後世博時代”的重要議題。
2015年10月31號晚,歷時184天的2015年意大利米蘭世博會在一場盛大的煙火表演中落下帷幕。米蘭世博會,被譽為加速意大利經濟復蘇的一針強心劑。早在兩年前米蘭世博會尚處在籌備階段時,反對之聲不絕於耳,但意大利總理倫齊在不同場合多次表示,確信世博會將推動意大利經濟重新啟動。
倫齊説:“對於意大利來説,米蘭世博會是難得的機遇。相比在下次大選中丟掉幾點民調支持率,我更看中的是世博會給意大利帶來的投資和就業崗位。”
根據意大利媒體的統計,“世博紅利”會有數年的釋放期。短期來看,世博會促進了米蘭的城市建設,將直接或間接創造60多萬個相關行業的就業崗位;從更高層面來看,在加強國家間經貿合作方面,米蘭世博會對於意大利經濟的良性影響也正在日益顯現。意大利專家預測,在2020年前,世博會將為意大利帶來236億歐元經濟增量。
相對於直觀的世博經濟效益,《米蘭憲章》則是本屆世博會留給世人的一筆精神財富。《米蘭憲章》從食物、浪費、土地、健康、勞動、社會支持、生態系統、創新、保護和清潔能源等角度,分析了與糧食及能源等相關的全球形勢。簽署《米蘭憲章》旨在呼籲公民、協會組織和企業作出承諾,敦促政府、機構採取措施,實現有關的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在2015年世界糧食日慶祝活動上,意大利方面正式向聯合國遞交了這份由100座城市簽署、收集了超過400萬世博遊客簽名支持的文件。意大利農業部長馬爾蒂那説:“在世界博覽會的歷史上,還沒有過類似嘗試的先例,我為意大利感到驕傲。滋養地球,生命的能源—米蘭世博會的這一主題,面臨著重重挑戰,如:從糧食浪費到消除饑餓,從反對過度肥胖、過度消耗到可持續發展,從保護水和土地珍惜資源到大課題研究等等。 現在我們借世博會這個獨一無二的機會,把幾月以來的工作展現給世人,獨享以米蘭憲章詮釋世博精神的殊榮。”
此外,本屆世博會還留下了眾多的智力財富。互動體驗與創意、科技結合是今年各國布展設計的“搶眼”招數。2015世博公司董事長、意大利館總代表蒂亞娜女士説,世博的影響力還將持續:“從科技的角度來説,世博園從無到有,從零到具備完善的基礎設施,各個方面的開發我們都予以了關注。此外,一些國家的展館被他們拆除並復原,因為相當一部分是可持續性的建築。在我看來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財富。”
雖然面對著一個面積100萬平方米,後期效益超過上百億歐元的世博園規整地塊,可是如何消化這塊“蛋糕”成為意大利政府的一個大難題。其中,最為迫在眉睫的,是對處在米蘭北部的這片世博園區,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受土地所有權、資金等多因素的限制,解決方案的出臺也是幾經週折,目前,最新方案浮出水面,意大利政府計劃未來10年每年投入1.5億歐元,在米蘭世博會園區建設一個世界級科研中心。米蘭大學校長詹盧卡瓦戈説:“此前在世博園的功能建設方面我們一直受限于協議上的約束。那麼從現在開始,我們對其統一加以利用。米蘭市也進行了一些前期規劃,現在需要進一步加以完善。這並不簡單,將一個構建好的的模式套用到科研領域是非常非常困難的。所以需要對集合了多種創意的方案進行合理化討論。”
世博場館如何利用和奧運遺産如何利用一樣,一直是人們關心的話題,在後續開發利用的過程中,2010年上海世博會也做出了表率。上海世博會閉幕後,選擇永久保留部分標誌性建築:世博軸、中國國家館、世博主題館、世博中心和世博演繹中心,而其他場館或被拆除,或被拍賣,或被遷移至他處,比如馬來西亞館就被無償贈送給了無錫市政府,成為了當地的旅遊景點。正如意大利人自己所説,“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意大利需要好的方案來推動世博規劃區域的新發展,需要以長遠的眼光,求得可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