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財政收入增速降至8.4%

2016-02-01 11:11:31|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編輯:趙妍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朱宛玲):中國財政部日前公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一般公共財政收入增長8.4%,而扣除11項政府性基金轉列一般公共預算影響,全國財政收入同口徑增長僅為5.8%,增速為1988年來新低。不過,有專家指出,中國財政收入增速在放緩的同時,一些積極因素也在顯現。

  據中國財政部的解釋,財政收入增速放緩主要受到經濟下行,一般貿易進口大幅下滑,工業生産放緩,企業效益下滑、利潤增幅回落,以及減稅降費等因素影響。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胡怡建指出,稅收增長放緩的原因之一是中國加大了減稅降費力度,“去年由於營改增,全年減稅幅度大概在2000億左右,還有一些小微企業減稅、創新創業企業減稅的幅度比較大。”

  來自中國稅務部門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支持創業創新共減免稅3000億元人民幣以上,其中,落實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起徵點政策,以及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減半徵收政策減免稅近1000億元;落實高新技術有關稅收優惠政策減免稅1400多億元。對此,財政部財政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分析説,“我們這種減稅是為了增強經濟發展後續的動能,當期必須承受的成本,就是為了我們後續的可持續發展。”

  白景明還指出,從稅收比重、增速以及增收貢獻來看,第三産業、高新技術産業所佔比重越來越大,這體現出中國經濟結構正在發生積極變化,“從2015年(稅收的收入)可以看出,高新技術産業稅收貢獻越來越大,第三産業比重上升。去年,服務業佔稅收比重已經達到54%,要繼續推動産業結構調整,通過結構調整帶動稅收增長。”

  從支出方面看,中國政府應當承受的支出責任並未因收入增速放緩而受影響,各項民生支出大多實現兩位數增長。比如,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增長17.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16.9%,教育支出增長8.4%,等等。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胡怡建表示,這體現了財政支出結構的優化:“支出結構中,民生類的支出比較大,相對行政開支比較小,有個結構性的支出調整。”

  在稍早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明確,2016年,中國要加大積極的財政政策,實行減稅政策,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率,在適當增加必要的財政支出和政府投資的同時,彌補降稅帶來的財政減收,保障政府應該承擔的支出責任。

  目前,中國財政收入潛在增長率下降,財政支出剛性增長的趨勢沒有改觀,財政收支矛盾呈加劇之勢,平衡收支壓力較大。對此,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2016年將從四方面加大積極財政政策力度,包括階段性提高赤字率,擴大赤字規模;進一步實施減稅降費政策;加大統籌財政資金和盤活存量資金力度,把資金用在“刀刃”上;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壓縮公款接待、公務用車、因公出國經費等一般性支出,按可持續、保基本原則安排好民生支出。

  對此,白景明認為,未來中國不能只靠增加赤字來解決財政壓力,“我們面臨著支出壓力強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要穩增長,財政支出中的投資支出要增加;另一方面,社會福利水準要提升,反映在財政上,支出標準在提升。這情況下不能光靠增加赤字來解決問題。”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胡怡建建議,應對財政壓力,除了增加赤字外,還應繼續提高支出效率,精簡行政開支,“精簡政府機構、節約行政開支,騰出一定的空間來控制財政支出,使得赤字規模還是在可控的水準。”

  中央財經大學財經學院院長王雍君認為,中國還應注意加強財政資金的統籌使用,提高使用效率:“我們目前還有很多存量資金在閒置,連續了好幾年,減稅包括減少非稅收入是有空間的。”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