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補考”“趕考”快步跑

2016-02-10 13:06:18|來源:中國經濟網|編輯:鄧晨曦

  [網絡媒體走轉改]“補考”“趕考”快步跑

  圖① 張家口中瑞工業園沃爾沃發動機生産線正在生産中。

  圖② 白雪皚皚的崇禮滑雪場吸引了眾多滑雪愛好者。中國經濟網記者 雷漢發攝

  圖③ 張家口市崇禮區石嘴子鄉山溝裏的蔬菜大棚,在冬日陽光下透著生機。中國經濟網記者 祝惠春攝

  中國經濟網河北2月10日訊  (記者 鄭 波 雷漢發 祝惠春)隨著與北京攜手贏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塞外山城張家口一夜之間走上世界舞臺。然而在這之前,這個離首都不到200公里的地方因貧困而聞名,“大樹底下不長草”“一山隔開兩重天”,全市12個國定和省定貧困縣、43.89萬貧困人口,貧困村和貧困人口數量均居河北省首位。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京張攜手籌辦冬奧會的大背景下,張家口的扶貧工作如何發力?

  帶著這個問題,1月27日,我們到張家口一探究竟。

  借東風,窮村變了模樣

  從北京出發經過三個半小時,漸漸看到遠山披著白雪,張家口到了。一下車,眼前是典型的四線城市老車站,灰黃的矮樓,陳舊的設施,但是根據規劃,這裡很快將建成寬敞明亮的高鐵站,京張高鐵通車後,到北京的時間也將縮短為1小時。

  這種“從夢想照進現實”的感覺,在我們走訪了張家口萬全區宣平堡鄉霍家房村後,更加強烈。“人耍錢,路拐彎,家家戶戶柴堆門”,這句順口溜是霍家房村過去的寫照,和我們眼前這一片青磚黑瓦的整潔房舍形成鮮明對比。屋外零下17攝氏度,走進村民范進英家,一股暖意撲面而來。49歲的主人范進英憨厚地笑著,給我們捧上花生。這戶農家剛剛裝修一新,屋頂立著一排太陽能採光板,屋內一體式廚房、沙發、席夢思等一應俱全,正等待開春後開辦農家樂。

  范進英的兒子在山西當兵,雖然春節回不了家,但是老兩口還是備上了豐富的年貨,“日子好了,該喜慶喜慶”。2016年,范進英有兩個新年願望:天然氣管道進村,已進村安裝好大管道的污水處理能聯戶。一旁的村支書范進平樂呵呵地拍拍他的肩頭:“別著急,開春之後村裏就緊鑼密鼓安排咧!”

  從窮變富,變化從兩年前開始。霍家房村距著名景點草原天路27公里,是去壩上草原遊玩線路上的一個必經點,交通區位優勢突出。近兩年,張家口市把沿線5個縣的貧困鄉村和自然資源統籌起來,進行草原天路全線整體規劃,推動周邊旅遊資源立體開發與保護,有力帶動了沿線貧困鄉村整體脫貧致富。

  霍家房村就是一個縮影。村裏採取“公司+支部+農戶”的形式,以村民入股的辦法,引入投資,村企合作,建設了一個集現代農業展示、新品種農業種植、餐飲旅遊採摘于一體的金聚現代農業示範園,為該村解決了200多個就業崗位,使農民收入由單純的種植收入向“土地租金+參股分紅+打工薪金”多渠道增收轉變。2014年全村人均純收入12550元,2015年被評為“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

  “借冬奧會東風,會有更多的人到張家口旅遊。我們要往深裏挖掘旅遊資源,做大旅遊産業。”萬全區委宣傳部部長趙勇琳告訴我們,霍家房村這種旅遊帶動脫貧模式,是張家口市分批分類、精準扶貧的一種做法。

  興産業,脫貧多了抓手

  車行駛在彎曲的盤山路上,我們又向著大山深處進發。一路不時閃現的土坯房、破舊的牲口棚,提醒著我們來到了貧瘠之地。張家口市崇禮區石嘴子鄉是個“苦娃娃”,位於崇禮西北部,緊挨壩上,全鄉有兩條大溝,5條支溝,氣候乾旱、多風,地少。奧運場館將主要集中在崇禮東部,石嘴子鄉主要還是得靠産業脫貧。

  來到鄉政府,冬日陽光打在院裏的照壁上,“幹事、創業、為民”六個大字格外醒目。鄉里8個貧困村,2015年已脫貧5個村。(下轉第二版)

  脫貧主要靠種大棚彩椒。這裡土地貧瘠,天氣寒冷。過去只能種一季作物,一畝地也就收入幾百元,遇到年景不好,就顆粒無收。鄉里經過研究發現,這裡的土壤儘管貧瘠,但是土質通透性好,於是變不利為有利,引進以色列彩椒品種,種大棚彩椒。現在,石嘴子鄉的彩椒遠銷國內外,一畝大棚收入純利達5000元。在2010年,鄉里人均收入只有千元,經過這幾年産業扶貧,2015年人均收入5000多元。

  不過當初推廣大棚並不順利。一個大棚投入1萬元,哪家有這個錢?而且他們也不信值得花錢去做。地裏不打糧,老百姓就上山放牧,過度養殖放牧,破壞了植被,形成惡性循環。怎麼辦?鄉幹部一咬牙,自己帶頭示範:“你不種,我來幫你種行不行?”10個示範大棚豐收後,彩椒賣上了價,鄉親們一下子都明白了。就這樣,鄉里提供建棚資金貸款,做好水電配套,鄉村兩級解決土地流轉。多措並舉,不僅農民收入上去了,而且全鄉退耕還林400畝,植被恢復30%,植被增加15%。鄉農業技術員王麗霞告訴我們:村裏種大棚的同時,還推廣節水灌溉。過去大水漫灌,莊稼容易互相染病,地溫下降又降低了土壤自然肥力。現在是地膜下埋滴灌系統,既節水節電,又省人工,水肥一體還讓肥料利用率也提高一倍以上,一舉數得。

  我們來到2015年剛摘掉貧困帽的良戶營村。村委會門口,村民們正在年貨攤前置辦糖果、年畫、窗花、對聯等。一位正在挑年畫的大媽笑瞇瞇地告訴記者:“大棚彩椒豐收了,一斤彩椒能賣2元多。”村書記韓世才告訴我們,2015年,全村有彩椒大棚648個,人均增收3160元。2016年,他的新年願望是加大市場開拓,打出特色品牌。

  謀未來,騰飛有了盼頭

  成績讓人欣喜。不過,鄉里還有3個貧困村,新的一年又如何幫扶脫貧呢?鄉黨委書記閆秉國説,考慮因地制宜,分類扶貧:有一個沿壩頭的村,海拔高,氣候特別冷,不適合種彩椒。鄉里就通過村企合作養雞項目,進行産業扶貧。另兩個村,從東北引入“金紅”果樹,通過林果産業脫貧。此外,再通過勞務輸出一部分,社會保障兜底一部分。“精準扶貧最難是一個‘精’字。”閆秉國説。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關鍵是要找準路子、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石嘴子鄉主要通過村民代表大會評議,實行“倒排機制”,以核實扶貧對象建檔立卡數據為基礎,認真核準對象,核實資金使用,搞好信息管理;完善成效監測工作,同時進行陽光公示。

  冬日的山間,乾枯的樹枝在風中搖動。平坦的地並不多,但是每片平地裏都有一排排的塑膠大棚,反射著冬日的陽光,給這蕭瑟的冬景點綴上生氣。2015年,張家口整合各級各類資金103.7億元,扶持19.2萬人實現穩定脫貧。作為首都的“菜園子”,張家口建設綜合性現代農業示範園15個、特色農業園區54個,塞北成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作為北京的“後花園”,接待遊客數量和旅遊總收入分別增長16%和30%,草原天路、崇禮滑雪場等重點景區人氣持續火爆。這些都為精準扶貧提供了堅實的産業基礎。

  在幾天的基層調研採訪中,我們了解到張家口的精準扶貧做法主要是因戶制宜、因人施策,創造性地運用股份合作、財政撬動、對口幫扶等機制,大力推進特色農業、旅遊、家庭手工業、新能源等“扶貧十大工程”。2016年,張家口市提出確保實現725個貧困村、25萬貧困人口脫貧出列。

  舉辦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奧會、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每一項都是黨中央交給張家口的重要任務,必須幹成辦好,這也為張家口儘快補齊“短板”創造了條件。張家口人正以更大的決心,“補考”與“趕考”同時發力,扶貧開發工作,將瞄準冬奧會,高點起步,做向實處。

  (責任編輯:梁靖雪)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