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非遺傳承人的新年願景

2016-02-13 21:42:58|來源:光明日報|編輯:楊玉國

  一位非遺傳承人的新年願景

  作者:本報記者 李曉

  農曆正月初三,記者來到河北省海興縣朱王村村民杜中華家,這位普通農民2011年參與將西路梆子申請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並在申遺成功後堅守著傳承的夢想。

  杜中華12歲便師從太爺爺唱戲,沒想到這一唱便是50年。説起自己大半輩子的經歷,讓他最激動的莫過於申遺了。而申遺的初衷正源於一段歷史:清“道光伴讀、咸豐帝師”孫葆元的故鄉就在今海興縣趙毛陶鎮,他在告老還鄉後發展了梆子戲班,影響很大,後來梆子戲被帶到了清宮廷。正是這段歷史讓杜中華意識到,這是中國的古老文化,不能丟。

  “為了申遺,我們跟文化局的李志興去過冀魯周邊的很多鄉鎮,有時為了核實一個唱法、一句臺詞還要反復走訪。幾位會唱的老人已經80多歲了,他們等不及呀!把它傳下去,是我的責任!”申遺成功後,他當選縣政協委員,有了更多渠道來傳播梆子戲。現在縣里正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打造西路梆子傳承基地,古老的戲劇已成為基層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你來的時候看到鄰街的文化墻沒有?裏面的‘仁’‘孝’‘忠’‘義’就是俺們戲裏唱的故事呢。”

  記者隨杜中華來到排練現場。這是一個100多平方米的活動室,地上錯落有致地擺放著板胡、笛子、笙等樂器,門口擠滿了圍觀的村民。演員的唱腔時而高昂、時而低沉,而且在陡然之間完成高低音的轉化,讓人回味無窮。

  一個叫楊金鵬的年輕人,在美國舊金山乒乓球俱樂部供職,今年回家過年,專門陪母親王福霞來排練。他説:“媽媽已經唱了十多年的戲,街坊四鄰都喜歡聽,現在家裏富足了,希望她也能去美國,唱給外國人聽。”

  為了傳承西路梆子,年過六旬的杜中華和戲友們做了很多努力:到中小學去巡演;到各地走訪調研,整理劇目、輯錄成冊;大家自願捐款捐物,購買戲服、置備樂器;學會了微信、QQ等網絡交流方式,與外地戲社切磋技藝、尋求合作。

  新的一年,杜中華表達了自己的心願:“我想把西路梆子唱出去,唱到北京,唱遍全國!”

  (本報河北海興2月12日電 本報記者 李曉)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