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記者手記:新春走基層最重要的是要“走”下去

2016-02-14 14:57:01|來源:央廣網|編輯:谷士欣

  央廣網財經2月13日消息(記者馮孔)項城市,河南東南部的一個縣級市,也是記者的故鄉,也是記者走基層的採訪地點。 過年回家,對於大多數人來説是為了與家人團聚,對於記者這個特殊的工作來説,過年回家多半還是會帶著“任務”回去。無論選題是否入選,回到家鄉之後,報道家鄉的新變化,新風氣,都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不僅如此,深入基層,還是需要帶著去學習的態度。

  採訪準備:聯繫地方宣傳部門

  新聞記者職業精神的第一重點就是深入新聞現場,而不是在辦公室裏憑空捏造新聞報道,只有走進基層,才能讓記者在新聞事件中感同身受地表達事件的全過程,只有現場才能讓記者找到更多的細節和靈感。

  去年參加過一次走基層的活動,對這項工作多多少少有了一點經驗和“教訓”。去年“走基層”時,自己的身份還是個實習生,對走基層的認識只是停留在回家看看,隨便寫寫的層面上。今年再次參加走基層活動,無論是感受還是工作態度都與去年有所不同。

  在確定了自己的選題之後,就主動尋找採訪對象。因為選題是基層政府的政務互聯網+,覺得如果自己“閉門造車”,寫出來的東西肯定是點到為止,不能真實準確地反映基層情況。所以在回家前兩天便確定了要主動聯繫地方宣傳部門,得到準確真實的材料。

  與地方宣傳部門的聯繫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困難,很容易的就找到了項城市部門負責人的聯繫方式,並且約定了時間當面採訪。

  記者走基層時主動聯繫地方宣傳部門對於雙方來説是個雙贏的事情。記者可以避免“閉門造車”,可以得到第一手的材料。而對於地方宣傳部門來説,是一個地方宣傳的好機會。

  採訪進行時:多聽多想多看

  採訪得到了地方部門負責人的支持,也能拿到一些需要的材料,但這樣的採訪出來的稿件顯得生硬,並沒有全面的反映出基層的政務互聯網+的情況。因此還需要對市民做出採訪。

  從北京回到鄉下老家已然是臘月28,距離過年只有一天多的時間。而年後,無論是記者本身還是潛在的採訪對象,都會忙著“走親戚”,因此採訪的時間是比較緊張。

  所幸,在回家之前,便已經在做好了採訪提綱,稿件的構建也基本做了出來。稿件中“政務公開”這一板塊,可以多利用從地方宣傳部門負責人那裏拿到的材料進行寫作,而對於“項城交警”微信公號的報道,則多需要跟司機打交道。

  不像在北京,採訪對象面對記者總是很主動的接受採訪,家鄉的人對於記者有種天然的恐懼。在對司機進行採訪時,反而遇到了一點困難。找了三四個司機,當一聽説自己的記者身份,得到的回應多是“我不知道”,“你找別人”。後來自己打了幾次的,假裝不經意間跟司機聊天,才得到了司機們對“項城交警”微信公號的回應。雖然最後採訪內容,出於整體考慮沒有呈現在稿件中,但這次採訪也讓自己受益匪淺。

  採訪總結:走基層最重要的是要“走”下去 

  在北京的採訪,很多時候都是在辦公室裏通過電話解決問題,要不就是在會議現場採訪高大上的嘉賓,很少有機會去體驗基層。

  在基層的採訪,跟北京有很大的不同。基層百姓,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觸到記者,對記者有種天然的戒備心,想做好採訪就必須深入百姓生活中,多跟他們聊天,了解其真實的想法,真正的走下去。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