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一名返鄉創業女青年的人生突圍

2016-02-16 07:38:04|來源:中青在線|編輯:杜軍帥

  “早上4點半起床,晚上9點收工,每天從豬圈到雞圈,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這種生活狀態屬於安徽省泗縣山頭鎮楊喬村一個29歲的女青年。即便春節期間,這個節奏也未被打亂。

  這個年齡,城裏的姑娘可能還“單”著,可她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平日裏還要照顧因病致殘的丈夫。與那些喜歡在微信圈裏“曬優雅”的女生不同,同樣愛美的她很少有機會上網,最近才開始上微信,不過,發的照片都是毛絨絨的雞雛、圓滾滾的小豬。

  她叫楊光,上過高職,後來因為家貧輟學,早早加入了南下打工的大潮。原本以為“逃離”了農村,沒想到因為一場變故又回到家鄉,幹起了又累又臟的養殖業。

  回鄉創業,對楊光來説,實屬“無奈之舉”,但這是她實現人生突圍的唯一路徑。3年的苦心經營,她不僅實現了經濟上的獨立,可以負擔起孩子的奶粉錢、丈夫的看病錢,同時也讓她在而立之年感受到,“在與命運的抗爭中,青春才真正開始綻放”。

  一場意外讓她重回農村

  楊光習慣用自己最熟悉的雞蛋來比喻人生,“生活就像茶葉蛋,裂紋越多越入味”。

  儘管出生在農村,但是父母從不讓楊光“沾”農活,讓她安心學習。後來,楊光上了職高,接著考上了江西的一所高職。不過,她在大二那年選擇了退學,“弟妹都還在上學,我是老大,應該為父母減輕點負擔”。

  像皖北地區的很多農家女孩一樣,經過相親,楊光很快結了婚,婚後生了一個女兒。隨後,她與丈夫一道外出打工。在江蘇昆山,兩人都在企業裏幹起了業務員,每人每月能拿到四五千元。

  可是好景不長,一天,她突然接到電話,得知丈夫突發腦血栓被送進醫院。由於血管壓迫神經,丈夫的一隻手失去了知覺,更嚴重的是,他失去了語言能力,再也不能在公司裏上班了。

  “在這殘酷的現實面前,我愁過,無助過,為丈夫的高額醫藥費四處奔波,不知哭過多少回。”楊光東借西湊支付了丈夫的醫藥費,為了照料失去生活能力的丈夫,她不得不回鄉生活。

  “女兒要喝奶粉,老公要看病,一連串的費用指著幾畝地根本就不夠,一年下來,到處欠賬。”她回憶,“當時就聽朋友説,搞養殖能來錢,只能試一試了”。

  山頭鎮鎮長王江介紹,鎮裏的養殖業有一定基礎,不過搞養殖的大多是四五十歲的男勞力,“一般的年輕人根本吃不了這個苦”。

  一個24歲的年輕人從未幹過農活,搞養殖可不是鬧著玩的。不過好在楊光上職高時學過農學,知道些書上的知識,又在網上查了很多信息,最後決定養雞。

  當她把創業想法説出來後,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對,“你能養好雞嗎?雞捨得錢、雞苗錢、飼料錢,你到哪兒搞?”

  楊光曾經的業務員經歷派上了用場,良好的溝通能力讓她説服了雞苗廠、飼料廠老闆,在朋友的擔保下,她以賒賬的形式買了2000隻雞,並且有了穩定的飼料來源。

  雞苗和飼料都解決了,就差建雞舍了。“別説3萬元,我連300元都沒有,不好意思再張口去借。”就在此時,爸媽和妹妹帶著兩萬元來到楊光家。妹妹告訴她,這是自己打工省下來的錢,以後每個月的工資都會匯過來。那一刻,楊光偷偷抹掉臉上的淚水,心裏暗暗地發誓:“一定要把雞養好,改變現在的命運!”

  從虧損到盈利

  然而,還沒等到雞産蛋,楊光就趕上了2012年的禽流感,到處都在撲殺小雞,雞蛋價格也因此大幅度下跌,從140元一筐跌到了62元。持續一年,楊光的雞蛋無人問津。就這樣,首批雞虧損了4萬元,她把老雞賣了,還了老闆的賬,可是妹妹和朋友的錢只能先欠著。

  “這下賠錢了吧!”很快,村裏傳出了質疑聲。楊光把自己關在家裏,幾天不出門,左思右想,最後還是決定幹下去,“不能放棄,更不能讓幫助我的人失望”。

  這個受過高等教育的農村女青年及時從失敗中悟出了經驗:“再也不能像父母那樣去養殖了,不懂得科學養殖,如何實現規模化、現代化?”

  在當地農委、畜牧局的組織下,她前往省內大型龍頭企業參觀學習,又參加了“農村新人才培訓”“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並拿到了資格證書。互聯網、物聯網這些新概念一下子衝進了她的腦海裏,她告訴自己,“一定要堅持下去!”

  不顧家人的反對和鄰居異樣的目光,楊光“厚著臉皮”把每個親戚、同學的家跑了一遍,又養上了第二批雞。此時,在團組織的支持下,她獲得了金融機構的小額貸款,又擴建了標準化的雞舍,將養殖規模從2000隻擴大到8000隻。

  2015年糧食價格低,對養殖戶來説是一個好消息,楊光又引進了100多頭豬仔。一年下來,連豬帶雞,楊光有了20多萬元的收入,終於還上了前幾年的借款。

  春節期間,不斷有商戶上門收豬,此起彼伏的豬叫聲讓偏僻的養殖場熱鬧起來,楊光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她感慨道:“一年來受的罪,終於有了回報。”

  吃苦的幸福

  為了節省運費,楊光自己進豆粕、麥麩,剛開始創業時每次都帶著幾個月大的孩子騎著電動三輪車去拉。有一天,颳風下雨,她一手扶著三輪車車把,一手抱著孩子,在雨裏行駛了一個小時,全身都淋透了,回到家就發燒了。

  為了自備飼料,今年楊光又包了十幾畝地,自己種上了玉米。可是,快收穫時,由於天氣原因,一夜之間十幾畝玉米全倒了,收割機根本用不上。

  楊光從雞舍到豬舍忙完後再到地裏收割玉米,一個人一天割了一畝,3歲的孩子每天跟在她身後,被陽光曬得黢黑。

  作為“閨蜜”,周艷桃非常佩服楊光身上的這股子“韌勁兒”,經常幫她“搭把手”蓋雞舍、拉料,她深知“一個女人家做這個事情的不易”。

  位於蘇皖交界的泗縣是國家級貧困縣,楊喬村的青壯男勞力大多在外務工,村裏“留守婦女”的主要工作是“帶帶孩子”,做一點農活。

  在周艷桃看來,白天打打麻將、傍晚拉拉家常,就像在日復一日的“混日子”,等於在虛度青春。因此,她發現自己和村裏的很多女青年越來越沒有共同語言,唯獨和楊光這幾個“幹事的人”能夠説得來。

  如今,在楊光的帶動下,周艷桃和村裏其她幾個女青年加入進來,建起了農業合作社。“一個女人在農村創業不容易,有時候家人都不理解,現在有了伴兒之後,孤獨感少了很多。”周艷桃説。

  山頭鎮鎮長王江介紹,為了支持楊光等人的創業,鎮裏打算修一條通往養雞場的路。此外,一家與楊光合作多年的大型養殖企業也表示,將繼續支持她的合作社,在當地構建“龍頭企業 散戶養殖”的經營模式,精準扶貧,實現農民增收。

  “人在世上難免要吃苦,現在不苦,也許將來會更苦;苦吃完了,就剩甜了。”這是29歲的楊光總結出的一句“人生格言”。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