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發現中國內地第二例輸入性寨卡病例
原標題:廣東發現中國內地第二例輸入性寨卡病例 疾控專家表示目前傳播風險極低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惠婷):中國內地首例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患者14日痊癒出院。但是第二天(15日),廣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通報,廣東省又確診一例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目前該患者病情好轉,仍需接受進一步觀察治療。
該名病例是一名28歲的男士,在委內瑞拉經商3年後,于本月12日抵達白雲機場入境健康檢疫時發現有發熱、皮疹的症狀。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當即採血篩查寨卡病毒,並通過廣州120急救中心將患者轉運患者至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隔離治療。當天,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和廣東省疾控中心兩個單位的檢測結果均顯示為寨卡病毒核酸陽性,15日由中國疾控中心最後復核結果相同,經過專家組根據患者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和患者標本檢測結果,確診該病例為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目前患者仍在醫院隔離治療,體溫正常,病情已明顯好轉。
主治醫生、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感染科副主任王建在醫院接受本網專訪時介紹患者病情。“入院後我們對他做了一些相關的檢查,發現他主要的異常就是肝功能異常。所以我們主要以護肝對症治療為主,其他沒有太多的治療。他在我們這裡燒了2天,12、13日發燒,14日開始就退燒,現在皮疹開始消退。現在還沒有完全康復,因為他目前病毒還有,小便裏還有唾液裏都還有病毒,所以我們還要繼續隔離觀察。”
該病毒主要通過蚊媒傳播。與國內首例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一樣,廣東患者曾于一個月前在委內瑞拉與類似的發燒病人、皮疹病人接觸,回國前也曾被蚊蟲叮咬。記者在患者病房看到,為防止其治療期間出現蚊蟲叮咬情況,病床外還架設了一條蚊帳。目前,尚無針對寨卡病毒的特效藥物和疫苗,主要靠對症治療。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院長尹熾標介紹説,在病例的治療中,採取了中西醫結合的方式。 “因為現在西醫的方法沒有特效的抗病毒治療,而中醫通過調整機體的抵抗力來抑制病毒的複製和減少造成的損害,所以我們也就根據這個原則,一個來減輕病人的症狀,同時通過中醫藥的辨證論治來提高病人的抵抗力,使這個病程縮短病情減輕。特別是在西醫沒有特效藥物的情況下,中醫的治療,我認為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案。”
目前,中國共報告了兩例輸入性寨卡病毒病例,兩名患者均由廣州口岸入境。加上廣東作為祖國的南大門,國際交流頻繁,市場會面臨傳染病輸入的風險和挑戰。廣東省疾控中心流行病防治研究所所長何劍鋒認為,寨卡病毒主要是埃及伊蚊在傳播,但其在國內數量不多,目前天冷情況下病毒在國內傳播風險極低,但不排除天熱後風險加大的可能性。“中國現在海南島,雷州半島,雲南南邊邊境的地方有埃及伊蚊,其他都是白蚊伊蚊佔主導。但是隨著春天來臨,溫度逐步回升,蚊子活躍會逐步加強。我相信輸入性的病例不會斷絕。我們現在要做的是,關鍵是減少蚊子的密度。那麼即使有病例傳進來,那它在國內傳染的可能性極低。”
寨卡病毒感染是一種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説像感冒一樣可以自我痊癒的病例。它的臨床表現與登革熱初期極為相似,以發熱、皮疹、關節痛和結膜炎常見,也可出現頭痛、肌肉痛和嘔吐症狀。但從1968年在尼日利亞的人類標本中首次監測到寨卡病毒至今全世界沒有出現一例致死病例。科學研究發現,寨卡病毒可能與嬰兒小頭畸形有關聯。所以,疾控專家特別提醒孕婦尤其需要防蚊叮咬。
何劍鋒表示,關鍵是要降低蚊媒密度,防止蚊蟲叮咬。 “伊蚊最大的特性就是它生長在清水當中,家庭附近。因此,我們現在過年養很多花花草草,把花盆托的水要勤換水。防蚊子應該從每個家庭做起,清垃圾、倒積水、保健康。沒蚊子,寨卡、登革熱都能把風險降到最低。”
另外,專家表示公眾如果近期到寨卡病毒疫情發生國家和地區旅行出差,要注意做好防蚊措施,一旦出現發熱、皮疹、肌肉關節痛等症狀,應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並主動告知醫務人員相關旅行史,孕婦和計劃懷孕的女性近期更要儘量避免前往南美和拉丁美洲發生疫情的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