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公投最快6月舉行

2016-02-20 03:47:18|來源:北京晨報|編輯:楊玉國

  原標題:英國脫歐公投最快6月舉行

  2016年歐盟春季峰會2月18日和19日在布魯塞爾召開。這次峰會最大的看點之一,是歐盟成員國能否就英國去留問題達成一致。事實上,英國的“離歐”傾向由來已久,並已定於2017年年底前就是否脫離歐盟舉行公民投票。輿論分析,如果此次峰會就歐盟改革方案達成一致,英國或將公投提前至今年6月舉行。英國為何要“脫歐”?歐盟怎麼看?欲退與欲留背後有哪些故事?英國“脫歐”後果如何?

  為何想離開?

  有著“光榮孤立”傳統的英國,雖是歐盟成員國,卻並未加入歐元區,也不是申根協定締約國。

  近年來,隨著歐洲政治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在不少方面,英國越發感到來自歐盟現有制度的“干預”。而去年以來席捲歐洲的難民潮,更讓英國國內“離歐”傾向增長。

  本月2日,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發表公開信,針對英國去年提出歐盟改革的四個目標,進行近乎“點對點”的回應,提出歐盟改革倡議,傳遞出挽留英國的明顯信號。

  去年11月,卡梅倫就英國留在歐盟開出四大條件,包括確保歐洲共同市場對英國等非歐元區國家一視同仁;增強歐盟的競爭力,減少對成員國經濟的束縛;允許英國不參與歐盟政治一體化進程,增強歐盟成員國議會的權力;控制歐盟進入英國的移民,限制歐盟移民在英國領取就業者福利的權益等。

  當中關於移民福利制度的改革,由於涉及歐盟內部人員自由流動的根本原則,顯得最富爭議,各方至今仍未達成共識。

  圖斯克15日表示,倡議“必須能夠被28個成員國接受”,希望能在春季峰會上達成一項協議。

  各國怎麼看?

  17日,默克爾在春季峰會召開前一天表示,英國要求歐盟改革的許多內容是“正當並可以理解的”。她説,有些問題不僅僅涉及到英國的自身利益,在“歐盟提升競爭力、透明性,減少官僚主義”等方面,德國同樣關注。

  15日晚間,法國總統奧朗德與來訪的卡梅倫在愛麗舍宮舉行了約一個小時會談。卡梅倫發言人會後稱,雙方“在英國提出的改革協商問題上進展良好”,圖斯克的倡議為春季峰會達成協定提供了“堅實基礎”。

  然而,德法兩國對英國仍有保留。媒體披露,默克爾16日曾對議會中所領導黨團表示,“不能通過減輕監管,讓英國金融業獲得超過歐元區的優勢”。奧朗德也表示過,不能接受修改歐盟協定以滿足英國的要求,也不允許英國阻止實施加強歐元區的措施。法國官員也曾在15日晚間稱,“尤其在經濟治理問題上,法英還需要更多磋商”。

  歐盟內部的“維謝格拉德四國”(匈牙利、波蘭、捷克、斯洛伐克)16日在其集團峰會後達成共識,對英國限制移民福利、特別是兒童福利的提議表示拒絕。這些國家認為,英國的這項改革倡議涉嫌歧視這些國家在英國的移民。

  “脫了”怎麼辦?

  “脫歐”在歐盟史無前例。分析認為,雖然離開歐盟,英國可能在主權、經貿、難民政策等問題上能獲得更大的自主性和靈活度,但一旦成真,其負面影響不可低估。

  首先,歐盟的最大優勢之一是成員國間的自由貿易。儘管英國每年需向歐盟繳納近百億英鎊的預算“攤派費”,但不少商界人士認為,英國出口在歐盟市場上的得益,足以抵消甚至超過其在歐盟的支出。

  根據智庫“開放歐洲”一項研究,英國一旦實現“脫歐”,除非能和歐盟達成新的自貿協定,否則到2030年,英國經濟將損失其同期國民生産總值的2.2%。

  其次,考慮到歐盟作為世界性區域集團的重要性,“脫歐”後作為個體的英國,在其盟友美國及國際社會眼中的影響力將大不如前。

  再次,英國以全民公投的形式在歐盟追求“國家主義”,萬一“脫歐”成功,很有可能激發國內蘇格蘭地區的新一輪獨立浪潮。

  最後,從歐盟角度出發,作為歐盟實力最雄厚的成員國之一,少了英國的歐盟,在世界政治經濟格局中的地位將大大弱化,英國“脫歐”也會是歐洲一體化進程的重大倒退。

  據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