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平臺多手段講好中國故事 國際臺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2016-02-21 01:25:32|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編輯:靳松

  原標題:多平臺多手段講好中國故事 國際臺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近年來取得顯著成效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王菲):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人民日報社、新華社和中央電視臺調研。在之後召開的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提出了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使命,強調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增強國際話語權,集中講好中國故事。總書記的講話為新形勢下做好對外傳播工作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作為我國最主要的外宣媒體之一,近些年來,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致力於加強海外本土化媒體傳播平臺的建設,努力提高國際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取得了顯著成效。

  記者:在如今這個時代,用社交媒體獲取、溝通信息,特別在年輕人群體中已經非常普遍。國際台東南亞中心就用這種受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提升國際傳播力。東南亞中心副主任 張雯雯 介紹説:“我們的對象國地區也就是東南亞地區,手機這種移動終端非常普及,社交媒體是他們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我們了解之後,從2014年開始利用新媒體來提高對東南亞地區的傳播力。在2015年我們推出了“創客行動”的新媒體項目,鼓勵各個語言部利用自身外籍工作人員的資源,語言優勢以及對對象國受眾特點的了解,來進行新媒體的傳播。2015年推出了9個媒體産品,內容涉及到介紹中國旅遊、文化、生活等內容。”

  利用傳統媒體、新媒體在內的多媒體平臺,借助豐富多樣的國際傳播手段,這樣的傳播方式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實踐著。英語中心副主任、英語環球總監 關娟娟説:“作為一個有著69年對外傳播歷史的英語廣播來講,近年來在連接中外的手段和方法上進行了不少有益的嘗試,比如通過海外的社交媒體平臺,用圖片、圖表、微視頻、漫畫以及開展與當地受眾的一些互動活動等形式來講好中國故事。這實際上已經脫離了原來傳統的廣播用音頻講故事的範疇。”

  要講好中國故事,更是需要不斷的創新和探索。張雯雯説,要講好中國故事,需要注意三個方面,一是用輕鬆的方式;二是讓外國人幫我們講,第三用新媒體手段來講。而在關娟娟看來,講好故事必須以海外受眾感興趣的點來切入,要做到連接中外、溝通世界,必須要拋棄那些想當然,自以為是或者不以為然,一定要腳踏實地,從一點一滴做起。

  國際傳播要取得成效,光講好故事還不夠,關鍵時刻,還得在輿論漩渦中主動發聲。對此,國際台西亞非中心主任 夏勇敏深有體會,“國際台西亞非中心面向中東和非洲主要國家進行傳播,這些地區特點是熱點多,並且與我國國家利益契合度高,在過去幾年,西亞非中心積極參與國際輿論鬥爭,特別是在針對境外東突勢力反華輿論鬥爭中我們主動發聲,實施了一系列重大報道行動,取得良好傳播效果。同時面向非洲這一中國外交基石,努力講好中國故事,促進中國和非洲人民之間民心相通。”

  做好媒體本土化是國際臺進行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又一努力實踐。國際臺臺長王庚年就曾指出,本土化是最深刻的國際傳播、也是最有效的國際傳播,而要做到本土化應該從媒體本土化、內容本土化、運營本土化,最重要的是人才的本土化上著手。近年來,國際臺在本土化上成效明顯。國際台西歐總站站長高世軍介紹説:“目前,國際臺在西歐地區7個國家建立了大概10多個合作項目,包括本土化的電臺、網絡媒體平臺、社交媒體平臺,包括節目製作室,通過這些年的努力,國際臺在西歐地區已經建立了相當規模的本土化傳播平臺,本土化的媒體傳播形成了初步的影響力。同時也就如何辦好本土化的媒體傳播平臺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