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開學綜合徵”大暴發:賴床“沒睡夠”

2016-02-22 16:27:57|來源:北京晚報|編輯:王濤

中小學生“開學綜合徵”大暴發:賴床“沒睡夠”

  原標題:起不了床 忘帶作業 找不到校服……

  孩子開學不適應,家長怎麼辦?

  按照市教委的安排,本市中小學校將在明天結束寒假生活,不少學校已經在這兩天開始陸續報到。經歷了一個月的愉快玩耍,開學在即,孩子們“狀況百齣”:起不了床、忘帶作業、上學前找不到校服……“開學綜合徵”症狀初顯。這幾天前來諮詢的家長可沒少讓北京市中小學心理諮詢中心的老師們忙活。

  早晨賴床上“沒睡夠”

  按照學校通知,浩浩9點鐘就該去學校報到了。可是眼看著就要遲到了,浩浩卻賴在床上嚷嚷著“沒睡夠”,遲遲不肯起床。孩子經歷了一個假期沒有規律的作息,像浩浩的父母一樣,不少家長面臨的首個難題是如何幫助孩子重新適應規律的作息。

  北京市中小學心理諮詢中心主任溫方介紹,不少孩子在假期中過著“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的生活,這類孩子的家長在開學後首先該為孩子解決的問題就是睡眠問題。“兵馬未到,糧草先行。要想讓孩子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有足夠的精力去學習,就得先讓孩子睡好覺。”

  而針對不同類型的孩子,溫方建議家長採取的具體措施也應該有所不同:對於親子關係互動較好的孩子,父母可以採取相對強制些的方式,要求孩子按照固定的時間早睡早起;而有些處於青春期較為敏感的孩子,對於外界感知比較敏銳,稍有聲響會導致睡眠不安心,溫方建議這部分孩子在睡前可以洗個澡,給自己一個心理暗示“要好好睡覺了”,這時家裏人儘量不要打擾,幫助孩子營造安心的睡眠環境。此外,一至三年級的小學生,依賴情緒比較高,有時不能自己完成睡眠任務,這部分孩子的家長可以提前讓孩子上床,陪伴一段時間,“家長的陪伴讓孩子有一種安全感,這樣的話,孩子容易很快入睡。”不過,溫方也特別提醒家長,這種陪伴只是特殊時段的一種安排,不應該使其成為一種習慣。

  開學前校服“玩失蹤”

  馬上要開學了,方方父母發現自家孩子的校服找不到了。大人小孩翻箱倒櫃地一通猛找,還沒開學就先把家里弄了個“雞飛狗跳”,以這樣慌裏慌張的狀態到了學校,孩子的學習情緒難免會受到一定影響。也有的家長在剛報到第一天,就被老師叫到了學校。仔細一問,原來是孩子的假期作業忘記帶到學校了。作業這麼重要的事兒都能忘,更別説鉛筆盒、本子等這些學具了。

  溫方提醒説,作為家長,剛剛開學的一項重要功課就是幫助孩子把衣服、書包提前準備好。在整個過程中,要讓孩子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家長協助檢查確認。準備好的東西要放到固定的位置,讓孩子起床後伸手就能拿到。“家中有糧,心中不慌。東西都準備好了,孩子上學就不慌張了。”溫方説,雖然這些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兒,但是這些小事兒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情緒,家長要協助孩子做好這些事情。

  沒完成作業“求證明”

  有忘帶作業的,還有的孩子在假期裏壓根沒有完成作業,讓自己的爸爸媽媽出示假證明,以顯示自己沒做完作業是有正當理由的,這樣的家長找到北京市中小學心理諮詢中心時,也是滿滿的不知所措。

  對此,溫方勸告家長,在面對孩子這樣的請求時,要實事求是,不要做一個撒謊騙人的家長。“家長在處理類似事情的時候,同時也是在給孩子做示範,讓孩子看到自己是如何處理工作、生活中的各項事件。”溫方説,對於沒有完成作業的孩子,家長應該引導其找到老師主動檢討,主動承認錯誤後求得老師原諒。

  此外,溫方建議,有條件的家長應該在開學第一個星期內、在孩子拿到新課本之後,帶著孩子把發的新書從頭到尾翻一遍。尤其是小學生家長,最好陪同孩子一起看一下新書中有哪些內容,幫助孩子了解新學期要講到的知識。溫方強調,這也是在教會孩子預習,“是預習,不是學習。這樣做的目的是幫助孩子大概了解老師準備講什麼,至於怎麼講,那就是之後跟著老師再學習的事兒。”

  紅包變禮品“買友情”

  此外,從往年的諮詢情況來看,存在著不少孩子拿著春節收到的紅包為同學買禮品的現象。溫方説,表面上是送禮物,實際反映出的是孩子們的人際交往和情感需求問題。作為家長,在這一問題上首先要尊重,其次要注意觀察。溫方説,雖然有的家長不願意讓孩子買,不願意讓孩子送,但是阻攔並沒有什麼用。有了尊重,才能觀察到真實的情況,這樣才能得到正確的反饋,比如注意孩子把禮物送給誰。“送給的人一定是目前比較關注的人。作為家長要多多分析孩子為什麼會關注?是不是反映出孩子情感缺失的一面?”

  在溫方看來,如果交往得當,那麼,家長無需干預;交往不得當,家長就需要進行干預指導。特別是小學高年級以及初中生,送禮物的方向性更強一些 。老師、家長要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防患于未然。

  比如,有的孩子屬於交往焦慮,平時找不到小朋友跟自己玩,為了讓小朋友跟自己玩,才把自己捨不得的東西送給人家,以博取對方一笑。這時的家長就應該引導孩子如何跟同學交往,讓孩子意識到小禮品買不來真感情。有的孩子是“厚此薄彼”,把很好的禮品送給自己關注的異性朋友。這時,家長應該在不驚擾的情況下引導孩子的注意力不要只盯在一個人身上,而是應該把眼光放開,不要只盯在一個方向,多關注一些人。“中小學還是應該鼓勵孩子多交往,而不是僅僅關注個別人。因為只關注一個人的話,只能從一個人身上獲得相應的優點。關注大家,可以從每個人身上都獲得好的東西。”還有的孩子不送禮品,比較自閉,作為家長,應該想辦法讓孩子多跟同學聯絡,比如放學回家鼓勵孩子多多分享在學校中的見聞,多多聊聊學校中的趣事,這樣在家長的關注目光中,孩子可以得到一種啟示,“我是生活在人群當中的,我要打開自己的心扉跟大家交往。”

  專家提醒

  開學後前三周最關鍵

  溫方表示,從心理學角度來説,二十一天是一個心理週期。從放假到緊張學習,孩子需要有二十一天的適應轉變期。如果這二十一天裏能夠平穩過渡,孩子的後續學習就不會受到影響。因此,開學的前三個星期是關鍵期。

  作為家長,除了要協助孩子在上述細節上完成這一過渡之外,還需要多多注意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比如,新學期伊始,家長可以提前幫助孩子做好回到學校後如何跟同學分享假期生活的準備;放學回家後,讓孩子多多分享初進學校、剛開學後的新鮮事兒,及時關注到孩子在情感上和學習上的需求。“孩子是憋不住的,幫助孩子提前做好分享的準備,可以讓他們在沒上課之前就把自己的心裏話都説出來了,這樣可以防止孩子們在課堂上忍不住跟同學傳小紙條交流,影響聽課效果。”此外,對於年紀較小的小學生,家長們還可以多叮囑一句讓孩子注意分享的時間分配,“小學生做事兒比較毛躁,而且對於課堂紀律認識不是很深。”

  牛偉坤 製圖吳薇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