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區制社區,想説愛你不容易

2016-02-22 18:11:02|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杜軍帥

  從昨天(21日)開始,一條關於 “中央部署城市發展,原則上不再建封閉住宅小區”的新聞引爆輿論。這條新聞源自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下簡稱《意見》)。

  關於城市規劃《意見》裏面提到很多方面,如:防止片面追求建築外觀形象,城區公交站點500米內全覆蓋,十年後三成建築“搭積木式”建成等內容,但是其中一條“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得到網友最多的關注。《意見》詳細提到,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解決交通路網佈局問題,促進土地節約利用。另外要樹立“窄馬路、密路網”的城市道路佈局理念,建設快速路、主次幹路和支路級配合理的道路網系統。

  在此,我們首先要區分一下街區制社區與封閉住宅小區。封閉住宅小區,又叫做“門禁社區”,封閉住宅最大的特點是實體住宅圍合、封閉,並且禁止或限制非成員進入居住區,區內成員通過一定的法律契約實現公共環境的共享並達到共識。

  與“封閉式住宅小區”對應的是街區制社區。街區制它實際上是由城市主幹道圍合、中小街道分割、路網密度較高、公共交通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就近配套的開放街區模式。其最大的優勢在於,能夠使得城市生活更便捷、交通循環更通暢。

  由於我國當前的居住區模式絕大多數為單一型封閉住宅小區,這種小區安全性更高、隱私性更好。 不少人擔心,自己高價買來的封閉小區住宅會被“推掉圍墻”,安全和安寧得不到保障、資産價值也會縮水,有法律界人士也提出了侵犯物權的擔憂。對於此項意見的出臺,微博上也做了調查,有超過7成網友持反對意見。

圖片默認標題

  小區封閉是為了安全,而且封閉性住宅小區內的道路設置基本都是低速道路,如果開放如何保證社區居民的安全是個問題。對比國外的街區制,人們本來就居住分散且持槍合法,對於自身的安全更有保障,這與國內基本都是高層住宅樓不同。

  同時,在國內某知名社區的討論裏面網友提到,“中國的法治環境和城市管理水準實在令人不敢令人恭維,由於社會普遍法治意識淡薄,中國社會人與人之間,政府與個人之間權利邊界模糊,互相不懂得尊重他人空間和權利,沒有了院墻保護,短期內又不能靠法律和社會公德築起無形的墻,我們在城市居住生活的品質肯定會大大下降的。”

  從政府規劃角度來説,現在提倡和保障慢行空間,建設宜居城市,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出行,而實行街區制是為了給機動車創造更好的出行空間,二者是相悖的。為了豐富城市的“毛細血管”,其實政府完全有折中的辦法。比如,在土地出讓上,不再出讓大面積的地塊,轉而都出讓小面積的地塊。其實上海的很大比例的小區都是小面積的地塊,其內部並不存在很多可以用作公共道路的道路。

  對於這次爭論,著名媒體人“老徐時評”在微博賬號上提出了“幾步走策略”,一是新建小區不能再封閉;二是機關單位要帶頭拆除自己的圍墻,不能以各種藉口拒絕;三是已建好小區如果要拆圍墻必須由政府對業主進行一定的補償;四是舊小區的監控系統要併入城市整體監控體系以確保小區的安全。

  對於在首都舉全家之力或耗費幾代人積蓄才能買房子的“北漂”來説,是建立封閉住宅小區還是實行街區制,關係到他們個人最大的切身利益。至於街區制在中國是否能得到人們的認同,則要看後續各種保障措施能否跟上,更要需要兼顧小區住戶對於私密性、安靜、安全性的居住要求。(趙春曉)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