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都打造"通風廊道" 有望為城市降溫除霾

2016-02-23 23:38:23|來源:新華網|編輯:靳松

  原標題:中國首都打造“通風廊道” 有望為城市降溫除霾

  “5條寬度500米以上的一級通風廊道”“多條寬度80米以上的二級通風廊道”……中國首都北京正在研究打造多條貫穿城市的“通風廊道”,引導城外涼爽、乾淨的空氣流入城市中心,以緩解日益悶熱、污濁的空氣環境。

  這5條貫穿南北的“一級”通道主要由北京市的知名公園和大片綠地組成。

  西北部的廊道涉及昆明湖、昆玉河、紫竹院公園、玉淵潭等地區。西部的廊道起點設在植物園,延伸至西五環及兩側綠化帶。第三條廊道沿中軸線地區,由北向南將太平郊野公園、奧林匹克公園、後海、北海、天壇公園等空間連成一線。此外,第四條、第五條廊道則涉及清河郊野公園、朝陽公園等地區。

  “這些年我們蓋了太多的高樓,降低了風速,城市的很多區域正變得越來越熱。”北京市氣候中心副主任房小怡説,通風廊道建設的首要目的是緩解北京城區的熱島效應。

  作為中國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目前北京市人口已經超過2000萬,人口規模相當於紐約市的2.5倍。六個主要城區僅佔全市總面積的8%,卻集中了超過1200萬人口,是全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

  氣象部門監測數據顯示,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北京風速一直呈現出下降的趨勢。與此同時,城區內熱島面積卻不斷擴大,2012年北京六個城區熱島面積已佔到區域面積的77%。

  “熱島區域形成上升氣流,空氣污染物容易堆積在上空。”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李迅説,這首先直接影響居民舒適度和健康。其次,空調等設備用多了,城市的能源消耗也會增加,加重污染。

  日前,國家發改委和住建部聯合印發《城市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方案》,明確提出“打通城市通風廊道,增加城市的空氣流動性”。

  在這樣的背景下,北京市進一步加快完善中心城區通風廊道系統。由北京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北京市氣候中心以及北京愛特拉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組成了中心城通風廊道系統研究團隊,尋找城市熱島問題解決方案。

  “雖然城市設計裏面,就有空氣流通的理念,但是當做一項專門的規劃提出來,在北京還是第一次。”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研究室副主任何永説,目前北京市正在研究修訂城市總體規劃,我們想借這個契機,把保護城市空氣流通納入規劃,填補一直以來的空白。

  2015年底召開的中國最高級別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尊重城市發展規律”“增強城市內部佈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從最高層面推動觀念轉變,用更加科學、更加精細化的方式規劃管理城市。

  而建立並完善通風廊道系統便是精細化、科學化規劃管理城市的有效實踐之一。近年來,廣州、南京、福州、香港等城市都提出過類似“通風廊道”的概念。

  “通風廊道系統構建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城市密集區的風熱環境,緩解中心城區的熱島效應。在污染排放不減、氣象條件不變的前提下,單靠通風廊道不能解決霧霾問題。但是可以肯定,中心城區通風廊道網絡的形成對改善微氣候有效,對促進污染物擴散有一定輔助作用。”何永説。

  而對於社會普遍關注的“通風廊道”的建造是否會造成沿線地區的大拆大建,專家表示,這5條一級通風廊道是基於北京市目前的城市建設密度和開闊程度劃定的5條線路,而不是重新開闢,也就不會出現公眾擔憂的大拆大建的情況。同時,未來劃入通風廊道的區域還將嚴格控制建設規模。

  “有一些居民擔心通道逐步完善後,霧霾會吹到周邊省份,這個擔憂大可不必。”項目研究團隊專家表示,空氣流動帶走的污染物除了向中心城周邊的開闊地帶擴散,也將向上空擴散。污染物是一個逐漸稀釋的過程,不會對周邊省份帶來影響。

  實際上,通風廊道解決的是城市內部的問題。中心城區空氣流動性變差,導致生活、生産的空氣污染物淤滯。而北京規劃的通風廊道主要是讓中心城區與遠郊區縣之間更好地“換氣”。

  “在北京城裏找到5條500米寬的通道,實在是很不容易,過去保護城市空氣流通的意識比較弱。”何永説,在初步規劃設想中,除了建築物高度和密度必須被嚴格控制,綠地、水面等生態系統也要加強恢復。(記者李萌 孔祥鑫)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