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日軍慰安所舊址拆除被叫停 專家呼籲保護

2016-02-24 08:00:02|來源:北京青年報|編輯:靳松

上海日軍慰安所舊址拆除被叫停 專家呼籲保護

  2月22日,位於上海市虹口區公平路425弄12號的日軍慰安所舊址“海乃家”建築正在進行拆除作業,消息一齣立刻引起廣泛關注。昨日,虹口區新聞辦工作人員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該建築不具備文保建築的身份,但目前拆除工作已暫停,並已邀請有關專家和文保機構進行重新評估。多年來一直關注上海慰安所舊址的上海師範大學教授蘇智良表示,拆歷史建築應該慎之又慎。

  “海乃家”是什麼?

  資料顯示,“海乃家”所在的房子建於20世紀20年代,原主人是一名廣東籍的紡織廠老闆。 “八一三”事變之後原屋主逃難出走,房子為侵華的日本海軍所佔領。

  “海乃家”是侵華日本海軍全權委託日本退役軍官坂下熊藏經營的慰安所。坂下熊藏為日本和歌山縣人,曾加入日本海軍,退伍後1939年在上海虹口開設煮豆屋。後因在滬的侵華日本海軍人數激增,其指揮機構希望坂下熊藏能“為國出力”。

  侵華日軍將位於虹口區的房子交給坂下熊藏,雙方訂立合同經營慰安所。1939年,“海乃家”在裝修後正式開張,該所一共有17個房間供“慰安婦”居住。

  “海乃家”裏面的“慰安婦”,有中國婦女,日本婦女和朝鮮婦女。日籍婦女是坂下熊藏從日本招募的,朝鮮籍“慰安婦”是從朝鮮拐騙來的,中國“慰安婦”,是侵華日軍在中國戰場上擄掠的平民。直至抗日戰爭結束日“海乃家”才關閉。

  坂下熊藏之子坂下元司于1991年10月曾來到上海,當時他去過公平裏,並辨認過當年“海乃家”所在的建築,稱該建築與抗日戰爭時期相比幾乎沒有變化。

  上海日軍慰安所舊址“海乃家”遭拆除

  根據現場的照片,“海乃家”外部拆除痕跡並不明顯,但在內部白色墻上能明顯看到紅色的“拆”字,兩層樓的屋子已被拆了部分,天井裏木制門板、隔斷墻散落一地。而原本的“海乃家”是一個由2層樓相接圍起的院落,拆除前擁擠地居住著17戶人家。

  “海乃家”被拆,引起了網絡上的廣泛熱議,許多網友認為,“海乃家”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應該保留。不少學者呼籲停止拆除,保護慰安所舊址。

  專家對“海乃家”被拆除很無奈

  蘇智良是我國“慰安婦”檔案申遺的首席專家,2014年,我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將南京大屠殺和慰安婦問題資料申報為世界記憶文化遺産,最終“南京大屠殺檔案”上榜,“慰安婦問題資料”落選。蘇智良作為上海師範大學教授,多年來關注上海慰安所舊址,曾于1997年撰文詳細介紹“海乃家”的歷史。

  昨日,蘇智良對北青報記者表示,從2015年11月開始,“海乃家”所在的虹口區104街坊開始動遷,“當時説‘海乃家’可能不會拆除。”今年1月,蘇智良得到消息稱,“海乃家”還是要拆。2月14日,蘇智良讓自己的研究生和虹口區拆遷辦聯繫,對方告訴他們,“海乃家”將從2月21日開始進行拆除作業。“21日我叫研究生去現場看看情況,他們告訴我,裏面的建築已經開始拆了,到22日晚上,裏面的地板、門板、裝飾性的東西基本上都拆掉了。”

  蘇智良表示很無奈:“我認為更好的做法是保留‘海乃家’,哪怕對它做一個改造,留一個空間能夠向人們介紹慰安婦的歷史。”

  虹口區:目前已暫停拆除

  昨日,虹口區新聞辦一位工作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目前有關單位已經暫停對“海乃家”的拆除。

  虹口區新聞辦23日回應表示,“海乃家”所在的公平路425弄12號地塊,規劃用作附近澄衷中學擴建和市政道路。徵收之前,曾徵詢過文物部門意見。根據國家和市文物局有關規定,按照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名錄,該建築不具備文保建築的身份。

  不過,媒體報道後,拆除工作已經暫停,虹口方面已經邀請有關專家和文物保護機構對此建築進行重新評估。

  對話

  “慰安婦”申遺專家:“海乃家”是日軍強徵慰安婦確鑿證據

  北青報:“海乃家”慰安所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蘇智良:1939年日軍侵佔上海後,日本海軍方面找到了日本退役軍官坂下熊藏,提出跟他合作建立海軍慰安所,並把徵用的房子交給坂下熊藏,讓他當作慰安所用房,那所房子就是後來的“海乃家”。日本侵略時期,“海乃家”裏的慰安婦除了中國人外,也有日本和朝鮮人。到1940年時,“海乃家”共有慰安婦40人,直到1945年時,“海乃家”才關閉。

  “海乃家”是日軍徵用慰安婦這一行徑比較確鑿的證據,無論是在相關書本的記載,還是口述訪問,都留下了慰安婦在這裡慘痛的經歷,這些都是很好的歷史證據,很有研究的價值。

  北青報:您對“海乃家”被拆除一事怎麼看?

  蘇智良:我也是很無奈的。“海乃家”處於虹口猶太難民區的邊緣,本身就是個歷史街坊,整體上也是抗戰的遺址,很有保留的意義。我們不能夠看到舊房子就一拆了之,雖然拆了是最容易的。

  “海乃家”即便不是文保單位,但沒有在保護名錄的建築不等於沒有保護價值。我對上海歷史建築比較熟悉,其實上海的保護建築這幾年是在不斷地認定、不斷擴大的,今天沒有被保護的建築,下一次説不定就被保護了,所以我認為拆歷史建築應該慎之又慎。

  北青報:“海乃家”接下來應該怎麼去保護?

  蘇智良:我的研究生當時去拆除現場看,“海乃家”內部建築很多已經被拆除了,像地板、閣樓、門板、裝飾性的東西基本上都拆掉了。現在如果把這個房子保留下來,哪怕就在“海乃家”裏整理出一個房間,做一個改造辦一個展覽室,有一個空間能夠向大家介紹這段歷史,甚至是立塊紀念碑,都是一種保護的形式。

  北青報:像“海乃家”這樣的慰安所遺址全國還有嗎?

  蘇智良:全國許多地方也有慰安所,比如杭州、武漢、宜昌等。這些地方政府和市民合作,通過不同的形式,比如説立一塊碑,將慰安所保留起來。不過總體來説,慰安所在內的抗戰遺址的破壞速度是非常驚人的,很多遺址都已經消失了。

  就“海乃家”被拆除這件事舉一反三,我認為對慰安所遺址,包括其他的一些抗戰遺址的保護,現在已經迫在眉睫了。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