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業領軍者對走出寒冬有信心 稱中長期需求來自發展中國家

2016-02-24 08:27:34|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編輯:靳松

  原標題:石油業領軍者對走出寒冬有信心 稱中長期需求來自發展中國家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蘇毅):全球久負盛名的能源界論壇和交流平臺劍橋能源周正在美國休斯頓舉行。與會的全球石油業領軍人物普遍認為,目前的低油價是市場的暫時失衡造成的,而中長期的強勁需求會幫助石油行業走出寒冬。此外與會業界人士普遍認為,包括中國、印度在內的發展中經濟體將提供強勁的能源需求。

  對於參加正在休斯頓舉行的第35屆劍橋能源周的石油界人士來説,最大的討論主題或許就是:在經歷了幾個月大幅下跌後,石油價格何時能夠真正企穩,油氣企業何時能夠走出寒冬。

  沙特石油部長納伊米表示,目前的石油市場失衡是供需失調造成的,是暫時的,"實際情況是石油需求一如既往地強勁。油價起伏是常見的事,但説到底全球每天需要9000萬桶的石油。從長期來看,這個數字還要上升。所以我不擔心需求。這也是我歡迎包括頁巖油在內的其他新型能源的原因。"

  上周,沙特、俄羅斯、卡塔爾和委內瑞拉四大産油國達成初步凍結産量協議以穩定油價。本週早些時候,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秘書長巴德里提到,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産油國正在合作解決全球石油供應過剩問題。

  市場普遍認為,如果更多的産油國加入凍結産量協議,減産就不遠了。也有分析人士對凍結協議能否奏效表示懷疑,同時質疑這一決定是為了對抗頁巖油革命,維護市場份額。

  對此,沙特石油部長納伊米表示,當務之急是使用市場的力量使石油供需恢復平衡,"造成今天這個情況原因無他,就是因為油價一度過高,每桶超過100美元的油價讓地球上每個打油井的人都能賺錢。我們需要做的只是讓價格重新讓供需關係決定。"

  國際油價從2014年6月每桶114美元的高點開始下跌,一路跌至目前的每桶30美元左右。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供求失衡、過剩的原油庫存、歐佩克的不減産決定造成了國際油價持續下跌。

  雖然低油價使石油業充滿悲觀情緒,但一些與會的業內人士持與沙特石油部長類似的觀點,即對行業的中長期發展有信心。

  英國凱恩能源公司首席執行官阿舒爾認為,中國、印度等發展中經濟體將為石油業需求提供強勁支撐,"這些國家轉向消費主導的經濟離不開能源。從長期來説,這一能源需求毫無疑問不會突然中斷,尤其是對石油的的需求絕不會突然減少。"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是2000年以來全球石油需求的主要推動力,但同時中國市場石油消費增速和需求強度都在不斷下降。而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仍有很大空間的城鎮化進程和汽車市場都將繼續提供對石油的穩定需求。業界估計,到2020年,中國石油消費將達到6.08億噸,年均增長2.8%;同時天然氣消費將達到3000到3400億立方米,年均增長率10%以上。

  不過與此同時,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董事長王宜林表示,中國石油行業也面臨包括低油價在內的一系列挑戰,"一是國際油價持續低迷,油氣市場持續供需寬鬆,有些生産企業面臨生存發展的危機。二是資源的劣質化日趨明顯,亟需加快技術進步,破解成本難題。三是非化石能源的蓬勃發展擠壓了傳統能源企業的發展空間。四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對企業清潔低碳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王宜林表示,將推動石油行業在十三五期間按照正確的軌道穩定發展,"中國發展雖然進入了新常態,但是對油氣的需求潛力是巨大的,所以在十三五期間,我們非常願意把公司引領到穩健發展的正確軌道。"

  劍橋能源周是由國際頂級智庫美國劍橋能源諮詢公司主辦的能源研討會。來自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0名業內和政商人士與會。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