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日大使:中日關係傷筋動骨 改善難以一蹴而就

2016-02-25 13:32:38|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編輯:鄧晨曦

  駐日大使:中日關係傷筋動骨 改善難以一蹴而就

  圖為中國駐日本國大使程永華

  原標題:中國駐日大使程永華:努力管控分歧 尊重彼此關切

  最近,中國駐日本國大使程永華在東京接受了人民日報海外版專訪,就有關中日關係的各方面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2014年11月中日達成四點原則共識後,中日關係出現回暖跡象,兩國政府和民間層面的交流都有所增加。您對過去一年中日關係發展作何評價?如何看待兩國關係改善前景?

  答:2014年11月,中日雙方就處理和改善兩國關係達成四點原則共識,在此基礎上兩國領導人在北京APEC領導人會議期間實現會晤,中日關係朝改善方向邁出了重要一步。回顧過去一年多,中日關係總體保持回暖改善勢頭,兩國在政府、議會、政黨、經貿、人文等各領域各層級對話和交流都在逐步有序恢復。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分別在多邊場合同安倍首相會面。雙方兩次舉行高級別政治對話,重啟議會和執政黨交流機制,海洋事務高級別磋商、安全對話、經濟夥伴關係磋商等相繼舉行。日本經濟三團體聯合訪華,雙方還建立了企業家和前高官對話會這一經濟交流新平臺。

  去年對中日關係而言也是一個特殊敏感的年份,歷史問題備受關注。我們成功舉辦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活動,與世界各國人民一道銘記歷史、珍愛和平、開創未來。與此同時,針對日本國內出現的一些試圖否認美化侵略歷史的消極動向,我們同國際社會和日本國內維護正義與和平的力量一道進行了堅決鬥爭,敦促日本以史為鑒,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駐日本大使館在這樣一個敏感年份,在日本這個當年發動侵略戰爭的國家首都東京,邀請日本各界舉辦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座談會、“七七事變”紀念集會、“中國殉難勞工紀念碑負責人座談會”等紀念招待會,面向日本社會發出反省侵略歷史,讓和平陽光普照大地,呼喚防止戰爭悲劇重演,闡明瞭中方區別對待軍國主義分子和日本人民、願實現兩國人民世代友好的一貫政策,引起日本社會強烈反響和廣泛共鳴。

  同時也要看到,過去幾年中日關係傷筋動骨,改善起來難以一蹴而就。當前兩國關係改善勢頭還不穩固,依然面臨不少複雜敏感因素,其中既包括歷史問題和領土爭議等老問題,也存在一些新矛盾。例如去年日本通過新安保法案,在此過程中一些人不斷抹黑中國正當合法的海洋活動和國防建設,渲染所謂“中國威脅”,這嚴重影響了兩國互信的重建和國民感情的恢復。

  問:2012年以來,日本對華投資逐年下降。特別是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後,日本對中國經濟風險擔憂增加。請問您對中日經濟關係的未來如何評價?兩國經濟合作有哪些新特點?

  答:近年來,日本對華實際投資額呈下降趨勢,影響因素比較多,一般認為主要原因包括:一是人民幣兌日元持續升值增加了日本企業對華投資成本,也使産品出口型的日資企業競爭力有所下降。二是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後增速有所放緩,同時中國勞動力等要素成本有所上升,一些日本企業對來華投資處於觀望階段。三是日本對華投資起步較早,大多數日本大企業已在華設立企業,其重點目標已經轉向如何提高經濟效益。四是隨著各國企業積極開展對華投資和中國本土企業的不斷成長,中國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部分日企技術含量不高、競爭力不強或者自身經營不善,被迫退出中國市場。

  值得重視的是,日本對華投資也呈現出一些積極變化。一是日企開始在華生産核心産品;二是加快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三是部分製造業日企開始向中西部轉移;四是日本服務業對華投資比重提升,零售、教育、醫療、老齡護理等領域投資持續增長;五是出現個別大型戰略投資,反映出日企對華投資向著資本參與等深度合作方式轉變。

  關於日企對華投資下一步發展趨勢,我認為還有待進一步觀察,但從最近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發佈的《日本企業在華業務的現狀和展望》報告來看,日本企業界仍然非常重視在中國的投資。

  中日經濟有較強的互補性,在投資領域同樣有很大發展潛力。中方歡迎擁有戰略眼光和經驗豐富的日本企業發揮技術、管理方面的優勢,抓住“十三五”期間中國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重要機遇,進一步開拓中國市場,特別是與中國企業在綠色低碳、節能環保、電子商務、老齡産業和高新技術等新領域積極開展投資合作,推動中日經貿合作與兩國經濟同步實現轉型升級。

  問:2015年中日人員往來同比出現大幅增長,顯示兩國國民感情出現回暖跡象。請問您對中日民間交流有何建議?

  答:國之交在於民相親。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是國家關係發展的基礎。新中國成立初期周恩來總理提出“民間先行,以民促官”的重要理念,使中日民間交流取得蓬勃發展,日本社會要求恢復兩國邦交的呼聲也日漸高漲。兩國各界有識之士秉持中日世代友好的信念,最終匯集涓涓細流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洪流,推動中日邦交正常化順利實現。近年來中日關係一度陷入邦交正常化以來最嚴峻局面,兩國國民感情也跌至歷史冰點,但中方重視發展中日關係、致力於推進兩國睦鄰友好合作的政策沒有變化。2015年5月23日,習近平主席在北京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會並面對3000名日本民眾發表重要講話,呼籲中日雙方共促和平發展,共謀世代友好,共創兩國發展的美好未來,在兩國社會引起巨大反響,也極大堅定了日本社會各界與中方相向而行增進友好交流、改善兩國關係的決心和意願。

  中日關係的根基在民間。近年來,中日關係經歷嚴重波折,對兩國國民感情帶來很大負面影響,最新民調顯示超過80%的兩國民眾對對方國家不持好感。這種局面持續下去,可能對兩國關係長遠發展形成嚴重制約,需要雙方下大力氣扭轉。當前形勢下,我認為雙方可以著重從以下幾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多釋放積極信息,堅定兩國人民對中日關係未來的信心。

  二是下大力氣助推中日國民交流,增進相互理解和信任要建立在相互往來、雙向交流的基礎上。

  三是充分發揮民間友好團體和地方友城的橋梁紐帶作用。

  當前兩國民間交流呈現復蘇勢頭,離不開兩國關係大環境和政治氣氛的好轉。去年5月,習近平主席親自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會,面向3000名日本各界人士強調中日和平、友好、合作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鼓勵兩國各界人士特別是年輕一代踴躍投身中日友好事業,在兩國各界引發熱烈反響。最近我們也注意到日本領導人再次公開提出“中國發展機遇論”,強調要保持兩國關係改善勢頭,發展穩定的日中友好關係。希望雙方相向而行,持續對外釋放積極、正面的信息,擴大民間交流規模,引導兩國民眾積極參與中日關係改善的進程。

  目前有80多萬華僑華人在日本生活;約10萬中國留學生在日本學習;2015年中國赴日遊客創歷史新高,中國民眾表現出希望了解日本的積極意願,對日本的了解也漸趨全面和深入。與此相比,近年到中國旅遊的日本民眾明顯減少,中國的發展日新月異,而日本國內對中國的認識還比較滯後和片面。尤其在個別媒體和政客的誤導下,情況遲遲不見好轉。我希望有更多日本民眾到中國走一走、看一看,親身感受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問:今年中日間將有哪些重要活動和安排,您對新一年的中日關係有何展望?

  答:今年是中日關係改善進程中承前啟後的重要年份,目前兩國外交部門正在認真協商籌劃雙邊交往安排。中國將主辦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日本將出任中日韓合作協調國,我想雙方可利用包括這兩個重要會議在內的各種場合,保持高層接觸,對兩國關係發揮政治引領作用。此外,中日間在政治、經濟、人文等各領域還有一系列對話合作機制,我希望有關對話磋商和交流合作能順利開展,為改善兩國關係發揮積極作用。總之,希望雙方相向而行,共同維護好兩國關係來之不易的改善勢頭,為明年迎接中日邦交正常化45週年打好基礎。

  必須指出的是,當前兩國關係敏感脆弱的一面依然存在。雙方還應增強緊迫性和危機意識,努力管控住矛盾分歧,關鍵是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根據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和四點原則共識精神,妥善管控和處理好歷史、領土、台灣等重大敏感問題,防止兩國關係受到新的干擾。在此基礎上,雙方還應正視兩國關係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通過深入對話溝通,加深相互認知和理解,構建和積累政治安全互信。重要的是要通過雙方共同努力,將2008年簽署的中日第四個政治文件中關於中日“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相互支持對方和平發展”的表述落到實處,使之體現在彼此政策上,逐步轉化為廣泛的社會共識。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