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盤點國外殯葬:美國把骨灰合成人工珊瑚(圖)
國外殯葬
國外殯葬
國外殯葬
原標題:國外殯葬咋做到“節地生態”
民政部等九部門24日聯合發佈《關於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培育現代喪葬文化。事實上,在瑞典、美國、澳大利亞、瑞士等國,節地生態安葬理念已逐漸深入人心,“綠色與簡約”儼然成為殯葬新風尚。新華社駐外記者為您一探究竟。
【瑞典:液態氮殯儀館】
瑞典女生物學家蘇珊娜·威-馬薩克幾年前成立了充滿科幻色彩的液態氮殯儀館,如今已吸引了數千名意願登記者。
據介紹,專業人士會先把遺體置於零下18攝氏度的環境中冷凍,然後放在可降解的棺材裏;接著,再把棺材放入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態氮裏,輕輕搖動,遺體會分解成直徑為約5毫米的小顆粒。
在除去“顆粒”中的重金屬後,便可把“顆粒”裝進一個由玉米澱粉做成的可降解容器,埋入墓園地下。墓園中將種植各種植物,遺體留下的“顆粒”可以給這些植物提供生長所需的養分,讓逝者在大自然中獲得另一種形式的“重生”。一位意願登記者在威-馬薩克建立的殯儀公司“電子逝友書”上寫道:“這種殯葬方式非常符合我一生熱愛自然的生活觀,在去世後能夠將自己回饋自然是最完美與和諧的選擇。”
【澳大利亞:直立式棺材】
澳大利亞墨爾本所在的維多利亞州一家殯葬公司推出了一種新型墓葬法,即把棺材由原來的躺式變為直立式,以節省墓地空間。
隨著環保意識加強,同時也為了節約費用,澳大利亞人採用火葬的人數穩步上升。在澳大利亞,火葬費用大約只有土葬的一半。調查顯示,澳大利亞選擇火葬與土葬的比例,已從10年前的55比45提高到65比35。
澳大利亞人崇尚自然,墓地設計和管理也充分體現“生於自然、歸於自然”的綠色理念。當地不少墓園已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曆史,其中管理人員70%以上是綠化園藝管理專業人員。有的墓園與居民區相鄰,兩者相安無事。
【美國:骨灰合成人工珊瑚】
美國綠色墓葬的形式有很多。以海葬為例,美國人將骨灰與混凝土混合後做成人工珊瑚,沉入海底,為海洋生物提供棲息之地。許多死者親屬認為,讓自己心愛的人棲息在大自然中更富有人情味。
上個世紀90年代末,美國創建了第一個綠色墓地,目前全美有32個州有綠色墓地。這些墓地沒有任何鋼筋水泥等人工建築,墓穴和周邊環境盡可能保持自然狀態,正所謂“塵歸塵,土歸土”。綠色安葬的骨灰盒或棺木都採用可降解材料。土葬者屍體不塗抹防腐劑,用毯子、白布包裹或採用未上過油漆的薄木板、紙板做棺材。
隨著科技的發展,起初只有航天專家或社會名流才能享受的太空葬禮在美國也漸為大眾接受。太空葬禮就是把死者的骨灰放入容器裏,通過火箭發射送入太空。根據發送距離的不同,這种太空葬禮收費標準從數百至上萬美元不等。
【瑞士:“鑽石葬”】
瑞士推出了“骨灰鑽石”技術,即用死者骨灰中的碳製造出高品質“鑽石”,這種“鑽石”可佩戴在身上。此種安葬親人的方式既可最大限度地節省空間,也可與已故親人長相守。
瑞士格勞賓登州一家公司發明瞭這一能將骨灰製成像鑽石一樣閃亮的人工合成晶體的新技術。
據介紹,這種特殊的人工合成晶體是將骨灰凈化後在1500攝氏度高溫和5萬帕高壓下,經過3週到4周形成的一種類似鑽石的結晶體。因逝者生前生活環境不同,飲食習慣不同,他們的骨灰最終會呈現出深淺不同的藍色。
這家公司的成品“鑽石”通常被鑲嵌在花崗岩底座上,如果死者親屬願意,也可將死者的姓名與生卒年份用鐳射刻在“鑽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