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稱中國大學生就業壓力另一面:父母太好面子

2016-02-28 01:13:03|來源:參考消息網|編輯:杜軍帥

日媒稱中國大學生就業壓力另一面:父母太好面子

就業市場(資料圖片)

  日媒稱,每年的六七月是中國大學的畢業季,也是大學畢業生就業的最後時期。2016年預計有770萬應屆大學畢業生,創歷史新高。再加上海外歸來的留學生和非應屆生,共計將有約1000萬人展開新一輪的就業競爭。

  在廣東技術師範學院的校園裏,正在舉行一場就業招聘會,共有280個企業參加。男生小董(23歲)有些疲憊地聽著招聘會的內容。

  報道稱,小董從2015年開始已經參加了4次招聘會,面試了20家企業,收到了5家企業的二面通知。但小董擔心地説:“我想在大企業裏做設計,很擔心以後的面試能不能過。”

  小董的擔心不難理解。中國2016年預計有770萬應屆大學畢業生,與2015年相比增加了21萬人,再加上30萬海歸留學生和200萬非應屆生,將會有1000萬人在今年的就業市場上競爭。以此相比,日本在2015年春天共有56萬名應屆生,其中40多萬人找到了工作,其就業規模完全無法與中國相提並論。

  報道稱,中國大學生一般從大三暑假開始找工作。2015年8月,華為等公司率先開始了招聘活動,9月以後,阿裡巴巴、百度等大型互聯網公司也陸續開始招人。

  之後是最受學生們歡迎的大型國有企業。這些大企業為提前簽下優秀的學生,會避開11月的國家公務員考試以及1月的研究生考試,大企業的招聘在10月末之前就基本結束了。

  春節假期結束後,距離畢業還有4個多月。2月以後進入了畢業找工作最嚴峻的時期,也是學生們最發愁的時期。在公務員和研究生考試上落榜的學生們也加入了就業大軍,進一步激化了就業競爭。大企業的招聘已經告一段落,學生們為爭奪越來越小的蛋糕,心理壓力也會更大。

  報道稱,另一方面,已經在上一年拿到大企業聘用的學生也並不是高枕無憂。許多公司要求1月份就要來上班,儘管學生們還未畢業。

  對於企業來説,7月轉正之前的半年時間都是“試用期”,除了要培養學生儘快上崗,還有要觀察學生個人能力的目的。中國現在新人一般都只簽3年以內的短期合同,合同時限跟個人能力成正比。但學生也不想被固定在一家公司。為了在30歲前找到一個理想的工作,他們大多在20多歲時頻繁跳槽,尋找將來的出路。

  報道稱,在中國,就業難,但學生們的壓力往往來自別處。北京大學的一名男生表示:“父母對自己的期待是最痛苦的。”因此大多數中國家長都急切盼望孩子早早成家。

  中國人注重面子,如果不早點結婚就會有異樣目光。特別是男性,房子是結婚的必備條件。而為了買房,父母希望孩子儘早找到一份收入高又穩定的工作。這名男生説:“從找工作開始父母給我的壓力就很大。”

  報道稱,即使如此,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在理想和現實之間,甚少有兄弟姐妹的中國大學生們在今天依然面臨著孤獨的苦惱。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