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獎學金不只是激勵

2016-02-29 08:33:53|來源:北京晨報|編輯:王瑞芳

圖片默認標題

  2月26日,浙江溫嶺的石橋頭鎮中學舉行開學典禮,為上學期成績優秀的學生發放豬肉作為獎學金,一等獎5斤,二等獎3斤。這是學校第三年發豬肉獎勵學生,校長説,出發點是讓學生的家人分享喜悅。(2月28日《齊魯晚報》)

  獎學金髮放起了豬肉,這讓很多網友不能理解。分析其中原因,有人是看不上這幾十塊錢的東西,有人是覺得豬肉難登大雅之堂,其作為“獎學金”實在是不體面的事情。但其實,這獎勵打破了教育的思維定勢,讓教育有了分享的喜悅。

  幾斤豬肉,可以分給爺爺奶奶些,也可以做給爸媽吃,將自己的“獎學金”做成一桌飯餐,大家其樂融融,豈不令人艷羨。從中孩子明白了,在分享中能夠獲得更 多的快樂。而教育的本質來説,除了傳授知識,不也是為了教會學生做人嗎?而分享這一品質,不正是人的重要美德之一,也是眾多獨生子女所缺乏的品質嗎?

  近些年來,我們提倡素質教育。 既然是素質教育,那麼自然要有對等的獎勵方式與之適應。在原先的獎勵體系中,有獎狀、獎金、學習用品等的獎勵,也有讓學生在大會上發言,甚至獲得升學加分 的獎勵。但客觀而言,這些獎勵之中唯獨缺乏分享的體現,“萬千寵愛”都是集學生一身,導致的結果如何呢?恐怕大家都心知肚明,錢學森所謂的“精緻的利己主 義者”説的就是這個問題。

  毫無疑問,人的成長需要正向激勵的反饋。這個獎勵是什麼,往往會決定個體的走向和格局。面對豬肉“獎學金”,我們不應該感到彆扭,應該細思冥想,是什麼束縛了我們的教育思維,為什麼我們就想不到這麼好的獎勵方式呢?在一定程度上來説,獎勵方式的模式化與教條化,恰恰體現的是教育方式和理念的教條化和模式化,而這些恰恰是應該打破的桎梏。(劉義傑)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