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前,國內外頂級智庫專家建言“創新綠色發展”

2016-02-29 18:48:21|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李雪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16年工作的佈局中,綠色發展得到高度重視,被列入“十三五”五大發展理念之一。在這一發展理念的指引下,中國將如何平衡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國際局勢將如何影響中國的經濟及能源轉型,公眾能接受哪些經濟手段來促進綠色發展等問題亟待解決。

  適逢十三五開局之年,世界資源研究所與鳳凰國際智庫于2月29日在北京聯合舉辦“展望十三五:2016全球熱點觀察”活動。來自經濟、環境等領域的智庫專家齊聚一堂,就創新綠色發展問題展開重點討論。

  創新綠色發展,規劃未來藍圖

  從人類歷史總體進程和世界視野出發,“綠色發展”是其中的重要主題。在這一主題中,綠色工業革命是主線、綠色發展理論是基礎、中國綠色發展實踐是佐證。著有《中國:創新綠色發展》一書的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向在場聽眾展現了中國的偉大綠色創新,展望了人類走向綠色文明的光輝前景,設計了中國綠色現代化的目標與藍圖。他用鮮活的事實、生動的案例反映千千萬萬的中國“愚公”如何不停地創造著綠色奇跡,描繪著“最新、最美、最綠”的中國大地。

  談到“創新綠色發展”,胡鞍鋼表示: 中國已經在“十二五”時期成為世界可再生能源最大的投資國、最大的消費國,也成為最大的裝備製造以及其他方面技術的出口國。希望能夠在“十三五”時期,能夠再上一個新臺階,為世界綠色發展、為世界氣候變化做出重要貢獻。如同我們對世界經濟增長做出第一貢獻,對世界貿易增長做出第一貢獻,也包括對世界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以及商標註冊量做出第一貢獻一樣,我們將對人類做出巨大的,或者説越來越大的綠色貢獻。

  環境問題與就業問題帶來挑戰

  如胡鞍鋼所説,中國創新綠色發展擁有著光輝的藍圖。但是與此同時,嚴峻的氣候與就業等問題也迫在眉睫。

  近來,鳳凰國際智庫聯合世界資源研究所(WRI)針對綠色發展相關問題展開了“展望十三五綠色發展民意調查”,旨在為“十三五”綠色發展目標的實踐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智庫建議。在此調查問卷中,氣候問題、勞動力就業問題等都是民眾的“心頭大患”。水資源短缺、海平面上升、熱浪襲擊增加、物種變化加劇、居住環境惡化、經濟損失嚴重、人類健康受到嚴重威脅,自然正在以種種不容忽視的現狀提醒著人們環境問題的緊迫性。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錢易指出:中國在“十二五”期間、十八大以後,領導班子對於環境問題付出了前所未有的關注,特別是提出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理念。不僅執行力度很大,方法也非常正確。譬如加強了法治力度,新修改的《環保法》也在2015年1月1日付諸實施。同時錢易表示,每個人是環境的保護者,也是環境的破壞者。希望媒體能夠更好地加入綠色教育的隊伍,更好地幫助老百姓認識環境問題、綠色發展和持續發展問題。

  中國國家碳匯基金秘書長李怒雲則從其研究的專業領域指出:我國森林面積為43億畝,其中有27億畝已分配給農民。各家各戶擁有了自己的森林使用權、森林所有權,所以經營積極性非常高。通過國家的良好政策,讓中國的林業産業在國內乃至國際上都擁有了良好口碑。李怒雲提倡積極關注林業,眾人都參與到植樹造林活動當中來,同時為減少碳排放做出更多貢獻。

  從就業形勢出發,中國人民大學人事學院教授易定紅表示:從目前全球的角度來看,綠色經濟、綠色就業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中國在這一領域雖然起步比較晚,但是步子非常快。綠色就業,將越來越成為眾所週知的就業理念。

  此外,鳳凰網副總裁兼總編輯鄒明表示:為致力於“創新綠色發展”,作為“思想市場領導者”的鳳凰國際智庫也將啟動能源全球戰略佈局的研究。秉持開放精神和互利共贏的理念,發揮建設性作用。讓更多中國能源企業在未來的世界能源市場上更具競爭力,成為一流的國際能源公司。希望與在座專家、機構和企業開展廣泛合作,共同完成。” 

  綠色發展不僅是關乎中國人福祉的重大工程,也是關乎人類未來的長遠大計。目前,中國的經濟處在重要轉型期,生態文明建設已被列為“十三五”規劃的十大任務之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我們除了走綠色發展道路,別無選擇。  

  媒體聯絡:

  世界資源研究所:葉菲 鳳凰國際智庫:張林

  8610-64165697-60 fye@wri.org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