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發佈法院司法改革白皮書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吳倩):《中國法院的司法改革》白皮書2月29日正式發佈。白皮書以中英雙語形式,客觀展現2013年以來法院改革的進展及成效。最高人民法院李少平副院長表示,法院司法改革緊緊圍繞“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目標,從回應人民群眾最迫切的司法需求做起,從影響司法公正的問題改起,推動出臺一系列具有標誌性、引領性的改革舉措,改革成效逐步顯現。
根據中央確定的司法改革意見,全國法院目前正在進行完善司法責任制、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健全司法人員職業保障、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財物統一管理等4項重大改革。截止2015年底,全國共有417個法院納入改革試點,其中,吉林、上海、湖北、海南已在全省(市)範圍內推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少平表示,司法改革給人民群眾和法院工作帶來的首要變化就是讓司法責任制落地生根,“司法改革首先要著眼于解決影響司法公正的制度性問題,針對社會普遍詬病的審者不判、判者不審、權責不清等突出問題,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9月發佈了關於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指導試點法院改革審判權力運行機制,推動實現‘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奠定司法公正的制度基石。”
與過去案件層層審批的權力運行模式相比,司法責任制改革使案件審理週期縮短,法官人均辦案量明顯提升,當庭裁判率提高,審限內結案率、服判息訴率等反映司法公正的主要審判質效指標明顯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司法責任制改革推行以來,主審法官和合議庭自主判斷權和自由裁量權大大加強,為避免裁判標準“個體化”現象,法院還同步建立配套制度,完善法律統一適用。據最高人民法院司改辦主任胡仕浩介紹,法院通過文書上網、發佈指導案例等多種措施防止“同案不同判”現象的發生,“第一,文書上網。裁判文書上網特別是增加了類案檢索功能後,法官、律師、社會公眾研究法律問題時運用起來很方便,這樣可以減少差異。第二,指導案例。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案例發佈出來可以為法官提供明確鮮活的參考依據。第三,加強司法解釋。在審判實踐經驗總結基礎上,及時對司法事件中出現的某一類問題作出司法解釋,這是有效統一裁判尺度的重要實踐經驗。”
在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上,法院推行了法官員額制改革,即通過嚴格考核,選拔最優秀的法官進入員額,併為他們配備法官助理、書記員等審判輔助人員,確保法院85%的人力資源配置到辦案一線。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少平表示,法官員額制改革是一場深刻的自我革命,是在“動自己的奶酪”,“無論領導幹部,還是普通法官,不管職務高低和資歷深淺,所有人在遴選標準和入額條件上均一視同仁。要當法官就得辦案,院庭長入額後也必須在一線辦案。總體來看,實行法官員額制後,試點法院一線辦案力量普遍提升。”
與此同時,司法改革帶來的另一個顯著變化就是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防止庭審“走過場”,堅持罪刑法定、疑罪從無,讓人權在各個領域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2013年至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監督指導各級法院通過審判監督程式糾正重大刑事冤假錯案23起。各級法院2015年共依法宣告1039名被告人無罪。在北京等18個城市開展刑事速裁程式改革,對輕微刑事案件快立快審快判,切實防止超期羈押。此外,刑事被告人或上訴人出庭受審,不再穿著監管機構的識別服,這些細節變化,都彰顯了無罪推定的理念,體現了現代司法文明。”
細數白皮書列舉的具體改革措施,從解決“立案難”、“執行難”,到杜絕地方保護主義、推進司法公開,每一項都與人民群眾的期盼、願望、需求息息相關。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少平表示,在今年的司法改革工作中,法院將繼續完善司法為民機制,確保庭審實質化改革,兼顧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讓推出的每項改革舉措都切實惠及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