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當前中國經濟應以需求結構調整引導供給側改革

2016-02-29 15:54:59|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濤

  原標題:中國宏觀經濟高層研討會在京舉行 專家建議應以需求結構調整引導供給側改革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趙妍 蔡菲菲):近日,廈門大學與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在京聯合舉行“中國宏觀經濟高層研討會暨中國季度宏觀經濟模型(CQMM)2016春季預測發佈會”。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廈門大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的多位專家學者在研討會上表示,當前中國經濟應以需求結構調整來引導供給側改革。

  會上發佈的《中國季度宏觀經濟模型(CQMM)2016年春季預測報告》回顧了2015年中國宏觀經濟運行情況,並對2016年和2017年宏觀經濟運行趨勢展開預測。報告顯示,短期來看,需求疲軟是當前中國經濟減速的主要原因。長期來看,經濟減速是既有供給結構遭遇人均收入水準提高、需求結構轉換而導致的結構性供需失衡與生産效率下降的結果。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立群表示,儘管數據表明中國的GDP增速以及居民收入和消費的增長速度都在下降,但今年的經濟形勢將會是穩中向好,這一點在房地産市場的變化上顯得尤為突出。城鎮化的推進、大城市房價的平穩以及政府對按揭貸款政策的調整共同支持了房地産需求的回暖,“在這個基礎上,房地産投資增長速度的持續下降,我個人認為今年會繼續。關於存量房的問題,現在有不同口徑的分析,去年底存量房大概在7.2億平米左右。去年,城鎮商品房的銷售面積達12.8億平米,(這樣來看,)消化這7.2億平米的存量房大概要6到7個月的時間。另外一個口徑是把在建的住房施工面積,包括竣工面積加進來,這個口徑再加上存量房的數量,總的消化時間大概要6.5年左右,按照去年的銷售數據,還是偏高。”

  張立群還表示,新型城鎮化建設也會支持今年中國經濟在總量上走穩、在結構上優化、在發展方式上不斷地發生重要變化,“城鎮化的矛盾,是制約中國現在經濟發展一個非常突出的矛盾,整個新型城鎮化在今年起步,它會為未來的發展開拓越來越大的空間,包括對房地産,包括對整個産業製造業的發展,包括對勞動力供給穩定性的增強等多個方面,都會發揮重要作用。”

  面對當前經濟形勢,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該從減稅問題上入手。改革最終的目的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而這裡的市場就是指的價格。因此,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稅收和價格的關係問題,“怎麼辦?我覺得要考慮減稅。怎麼減?不是説總量性減就可以了,一定要落在結構性上。結構性調整一定要落在稅收的改革上,得減間接稅、流轉稅,哪怕減一點流轉稅、間接稅,也會減少一點稅收對價格的干擾。”

  高培勇同時表示,群眾的個人所得稅都是依據收入標準來分配,幾乎沒有按照財産來分配稅收。因此要調節供給側的結構,稅賦的分配問題也應納入考慮範疇。他表示,“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我們也涉及到稅賦標準的重新認定問題,這個標準的重新認定就涉及到稅收內部的改革,內部結構的變化。這次談論減稅的時候不能不考慮這樣的問題。”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