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寨卡入境 中國疾控官員稱首要任務是把好檢驗檢疫關口

2016-02-03 10:14:37|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編輯:趙妍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柳青):世界衛生組織日前宣佈,南美地區爆發的寨卡病毒病已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表示,目前的首要任務是要加強檢疫檢疫等相關工作,防止寨卡病毒入境。

  世界衛生組織1日在日內瓦召開《國際衛生條例》緊急委員會會議,對南美出現的寨卡病毒病進行討論和評估。世衛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當天宣佈,南美地區爆發的寨卡病毒病已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經過對相關證據的觀察,緊急委員會建議近期在巴西和2014年法屬波利尼西亞爆發的小頭畸型病例和神經系統失調已經構成‘超常事件’,並對全球其他地區的公共衛生造成威脅。委員會認為,需要採取國際合作反應措施,以將相關國家遭受的威脅降到最小,並且減少這一病毒在全球範圍內擴散的危險。我現在宣佈,近期在巴西和2014年法屬波利尼西亞爆發的小頭畸型病例和神經系統失調構成了‘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據了解,寨卡病毒于1947在烏干達寨卡森林的恒河猴體內被發現,因此被稱為“寨卡病毒”。它主要是通過蚊子傳播,在非洲、美洲、亞洲和太平洋均曾發生過人感染病例或疫情,但情況都不嚴重。這次疫情之所以引起世衛組織的重視,是因為流行規模擴大,而且現在還高度懷疑這種病毒有可能引發新生兒小腦畸型或神經系統疾病。本輪寨卡病毒病第一例報告病例于去年5月發生在巴西。世衛組織稱,目前巴西國內共計報告4000多例小頭症疑似病例,其中確診270例。目前,美洲地區已有25個國家和地區報告出現寨卡病毒。截至目前,中國大陸尚未發現寨卡病毒病病例。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織專家研判認為,中國存在病例輸入風險;目前中國正處於冬春季,蚊媒密度較低,即使出現輸入病例,疫情傳播擴散的可能性也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表示,由於季節性因素等原因,未來中國防控寨卡病毒的形勢可能出現變化,因此需要及時反應,加強檢疫檢疫等相關工作,防止寨卡病毒入境:“因為我們和南美國家之間的交往這麼頻繁,又趕上馬上過春節,跟南美洲最近一段時間的交往可能會提高。而且南方逐漸變暖和了,可能春節後不久,蚊蟲的繁殖季節就開始了,因為氣候比較合適了,有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寨卡病毒)會傳入我國。對我們來説,重點還是要把好檢疫、海關的工作,爭取不讓這個病毒傳入我們國家。比如説,可以對口岸的檢驗檢疫做一些相關的(工作),對(從南美)回來人員最一些提示,這些工作都可以做了。”

  根據《國際衛生條例(2005)》,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指按特殊程式確定的不尋常公共衛生事件,即通過疾病的國際傳播對其他國家構成公共衛生風險,並有可能需要採取協調一致的國際應對措施。世衛組織一旦確定某個特定事件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可根據《國際衛生條例(2005)》,請求國際相關方對此突發事件做出“即時”反應。這也是世衛組織繼甲型H1N1流感、脊髓灰質炎及埃博拉疫情後第四次宣佈“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據了解,目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已成功研製該病毒的核酸檢測試劑,正著手對省級疾病預防控制專業人員進行培訓。高福表示,目前針對寨卡病毒病的特效藥和疫苗的研製都尚未取得實質性的成果,而此次疫情的快速傳播也再次表明,各方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對國際流行病的防控和科研投入:“直到現在,寨卡病毒和小頭症之間的直接關係還沒有百分之一百的科學證據,因為世界衛生組織,(應對)這樣的大事情,也是專家要達成共識,所以我個人認為,(世衛組織這個決定)還不算晚。但是這件事情再次告訴我們,可能科研人員、衛生管理人員,我們對傳染病的預警、預測等方面的工作還確實需要進一步加強,政府或者私募基金也應該要想辦法加大對可能出現的新發、復發傳染病的研究和疫苗的儲備。”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