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開戰 “外交牌”或成決勝關鍵

2016-02-04 06:19:54|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編輯:韓基韜

  美國大選開戰 “外交牌”或成決勝關鍵

圖為克魯茲發表勝選演講。

  美國大選開戰 “外交牌”或成決勝關鍵

圖為希拉裏在初選開始前拉票。

  原標題:“外交牌”或成決勝關鍵(國際觀察)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月2日報道,在美國總統大選艾奧瓦州的初選中,共和黨候選人克魯茲以28%的支持率打敗特朗普,贏得開門紅。而民主黨方面,希拉裏與桑德斯“血戰”到了最後一刻,最終希拉裏以微弱優勢獲勝。

  隨著美國大選鳴鑼開戰,在如今國際局勢動蕩、地區熱點尚未解決的背景下,備受關注的外交政策或將成為各位候選人拉開差距的決定性因素。

  大選首戰初見分曉

  在數月的“宣傳戰”和“口水仗”之後,美國總統大選初選日前終於在艾奧瓦州拉開了帷幕。據美國福克斯電視新聞網2月2日報道,共和黨候選人、德克薩斯州參議員克魯茲獲得28%的黨內支持者投票,特朗普以24%緊隨其後,佛羅裏達州參議員盧比奧以23%位列第三。而前期獲得較多關注的美國前總統喬治布什的弟弟傑布布什得票率僅為3%。

  而民主黨方面,由於希拉裏與桑德斯得票率均接近50%,遲遲無法分出勝負。直到美國當地時間2月2日淩晨,艾奧瓦州民主黨委員會才發佈聲明,宣佈希拉裏以微弱優勢勝出,並強調二人的得票率極為接近。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袁徵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指出,就目前情況而言,希拉裏仍然是民主黨最有力的候選人和“領頭羊”。而共和黨則群龍無首,呈現出“三足鼎立”的態勢,其中克魯茲和盧比奧值得重點關注。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月2日報道,克魯茲和希拉裏在獲勝後均發表了勝選感言,向艾奧瓦州的支持者表達了感謝。被《紐約時報》稱為“最具資格當總統”的希拉裏終於將民調的領先優勢轉化為一場握在手裏的勝利。特朗普對位居共和黨第二的結果表示“榮幸”,並表示他將會全力爭取在2月9日新罕布什爾州的第二場初選中獲勝。

  雖然這些站在聚光燈下的候選人成績都差強人意,但也有人在這第一場比試中就黯然出局。據美媒報道,在初選結果出爐後,共和黨候選人、前阿卡薩斯州長哈科比和民主黨競選人、前馬裡蘭州州長奧馬利都宣佈退出總統競選,其中哈科比得票率為1.79%,奧馬利的得票率僅為1%。

  對外政策同中有異

  斯坦福大學外交政策專家科麗舍剋日前表示,“外交政策是一個(通往選舉的)入口議題,在這個時刻,所有競選人都必須打破這個入口。”目前,在全球局勢動蕩的背景下,世界不僅關注著競選臺上的候選人誰將站到最後,同時也關注他們將打出怎樣的“外交牌”,給世界帶來不容小視的影響。

  據美聯社分析報道,美國共和黨候選人的競選綱領有共同之處,即在外交上主張採取強勢立場,支持干涉主義的對外政策。這與共和黨認為奧巴馬政府外交政策“軟弱”“失敗”的批判態度一脈相承。

  《華爾街日報》則進一步指出,共和黨候選人在外交政策上總體一致,持激進態度,但也存在一些個人差異。在共和黨第四場辯論中,特朗普主張美國在敘利亞問題和打擊“伊斯蘭國”問題上採取進一步的對抗行動,而克魯茲和盧比奧則認為貿然行動反而會損害美國的形象。在難民問題上,特朗普提出“將非法移民全部遣返”的想法,克魯茲雖然也認為“接受難民是愚蠢的”,但並未提出遣返觀點。

  反觀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裏一貫堅持的外交政策沒有太多的變化,而桑德斯提出的則是較為溫和的外交政策。在敘利亞議題上,桑德斯反對在敘利亞設立禁飛區,認為不然可能會導致“嚴重問題”,這與希拉裏的強硬政策形成對立。而在難民問題上,他們都支持為難民提供入籍途徑,並表示將採取力度超過奧巴馬的行動。

  袁徵認為,目前兩黨候選人的競選綱領呈現出一左一右的“極化”現象。但同時,兩黨候選人的外交政策也有一定的重合部分。共和黨大部分候選人和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裏都強調了美國在亞太地區存在的重要性,對待中國也基本都持“接觸加防範”的態度。

  反恐安全或成關鍵

  在首戰結束後,美國兩黨接下來將按照時間表陸續在各州舉行初選活動。2月9日即將舉行第二場初選的新罕布什爾州也是歷來候選人的“必爭之地”,同樣具有“風向標”意義。

  隨著大選日程的逐步推進,民意調查對於各位候選人開展活動的指導意義也越來越強。值得注意的是,他們手中的“外交牌”或將成為決定他們獲得多少選票的關鍵。尤其是此前巴黎恐怖襲擊等事件給美國民眾內心帶來了不容忽視的影響,有調查顯示,目前美國國內選民對於反恐問題的關注度甚至超過了失業率和物價波動。

  《華爾街日報》及美國國家廣播公司一項最新民調指出,40%受訪者認為國家安全和反恐應是美國政府的首要任務,超過60%的美國民眾把這兩大議題放在首位。而在8個月前,同樣的問題獲得的比重僅為39%。《華爾街日報》指出,這股焦慮暗流如果持續下去,將很有可能重塑2016年大選選情,選民正在把注意力轉移到共和黨的傳統強項安全議題上,遠離民主黨一貫比較喜歡聚焦的經濟議題。

  美國民調機構蓋洛普公司2015年底發佈的報告顯示,美國民眾對政府反恐能力的信任度降至14年來新低。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沈丁立認為,無論是“伊斯蘭國”的崛起,還是大規模難民流動,都給美國民眾帶來了不安感。部分候選人在難民、反恐和安全問題上採取的激進態度正是美國民眾所急需的“安全感”,這也是此前這些候選人支持率不斷走高的重要原因。

  袁徵指出,隨著大選日程的推進,未來候選人有可能為了爭取中間選民而改變競選綱領。目前兩黨候選人提出的外交策略今後也有做出微妙調整的可能,他們手中的“外交牌”能不能打好還需要時間來給出答案。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