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呂向陽:中國高鐵司機“好教頭”

2016-02-04 15:24:16|來源:中青在線|編輯:谷士欣

  呂向陽(左)在濟南機務段高鐵駕駛艙模擬工作室給學員做輔導(1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科/攝

  列車緩緩前行,在不斷提升的速度中,彎道、隧道等路況接連出現,面對一排繁複的操作螢幕和按鈕,呂向陽鎮定自若,兩名年輕的列車司機站在一旁,全神貫注。

  這是濟南鐵路局濟南機務段動車車間的呂向陽在模擬操作室中日常授課的一幕。2009年至今,昔日的動車司機呂向陽為濟南、蘭州鐵路局和青藏鐵路公司帶出了500余名高鐵司機,被親切地稱為中國高鐵司機的“好教頭”。

  事實上,上述評價遠不能濃縮這位45歲教官的經歷。從1992年正式成為火車司機起,他先後駕駛過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動車組,見證了中國鐵路事業的快速發展,也同樣全程參與了中國高鐵的十年。

  對呂向陽而言,2005年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這一年,通過鐵道部開展的理論知識、實際操作能力以及應急答辯三關選拔後,呂向陽被選送到西南交通大學、意大利阿爾斯通公司參加動車組培訓學習,成為中國第一代動車司機。意大利的學習經歷給呂向陽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他們不僅非常敬業,而且在操作中嚴格按照流程和標準進行。”

  一年後,即2006年5月22日,中國進入高鐵時代的序幕由濟南鐵路局拉開。此後,作為優秀的動車司機,呂向陽參與中國高鐵的眾多標誌性試驗任務:膠濟鐵路牽引試驗任務、京滬高鐵首趟開行任務、青榮城際首趟開行任務……正是在呂向陽和同伴們一次次的試驗與磨合中,中國高鐵的原始數據和流程標準開始逐步積累。

  其間,不乏數次有驚無險的經歷,在尚無前車可鑒的情形下,呂向陽和他的團隊憑藉過硬技術和多年嫺熟的駕駛經驗一一化解。2006年參與膠濟鐵路試驗時,呂向陽駕駛的動車突然在行進過程中失去動力停車,就在車上的外籍專家一籌莫展之際,呂向陽經檢查認為極有可能是保護電路出了故障。他嘗試按復位鍵後,動車恢復正常,外籍專家對此連豎大拇指。

  更為緊張的一幕發生在2007年4月18日膠濟客專開通首日。一列動車組駛入北京後,在距離車站三四百米時突然因故障停車,這裡作為全國性站點樞紐,接發車密度極大,稍有耽擱,將影響成千上萬人的行程安排。緊急狀況下,呂向陽嘗試重啟系統,3分鐘內將故障順利排除,該特殊操作最終被寫入高鐵司機的教科書。

  作為高鐵司機,呂向陽已完全掌握中國鐵路動車組全部18種上線運行車型操縱技能,並參與中國自主研發動車組CRH380CL上線運行40萬公里的驗收評審。

  2009年,呂向陽從臺前走向幕後,開始了培育高鐵司機的教官生涯。

  每個學員的實訓期是3個月,“但絕非花3個月培養一個高鐵司機。”呂向陽説,“在接受實訓之前,每個司機需有從學員、副司機、司機的成長經歷,具備至少兩年的內燃機或電力機車駕駛經驗,然後才有報名高鐵司機資格,取得報名資格後需先去西南交大接受理論培訓,實訓是最後階段。總體來説,每個高鐵司機的培養週期是3~5年。”

  誰不達標,他的課就會追到線上、開進家裏、跟到外點公寓裏。不少司機學員深有感觸:“碰到這種‘拗’師傅,誰不好好學習,甭想下課。”針對每名學員的行車信息、運行數據,他還開展風險研判,建立了技術檔案和安全問題庫,運用“互聯網 ”的新媒體技術,建立微信群,並通過自學製作30多個培訓課件、案例課件。

  在授課中,呂向陽最常叮囑大家的話是:“一定要有精氣神兒!”在很多人眼中的高鐵運行全程自動化,在他那裏仍有不同的解讀:“每趟行程,高鐵司機需確認上百個注意事項才能保證行車絕對安全,譬如開車前需確認信號、儀錶盤、區段號、車門等,行駛中需確認分相區、儀錶等。”

  “設備再先進,如果沒有責任人全身心的投入,是遠遠不夠的,人的因素永遠是最關鍵的。”呂向陽常對學員説:“我們一舉一動代表的是中國高鐵的整體形象。”

  2014年,呂向陽成立了自己的創新工作室。他編寫的CRH2型動車組培訓教材已正式出版,成為全路高鐵司機的教科書,被譽為高鐵司機的行車“寶典”。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