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農村空心化趨勢突出 鄉村凋敝比春節空城更堪憂
原標題:部分農村空心化趨勢突出 鄉村凋敝比春節空城更堪憂
大街小巷沒有招攬生意的吆喝聲,馬路上沒有此起彼伏的喇叭聲,停車場不用爭搶車位,乘公交如同坐“專車”。剛進入除夕、初一,媒體概括的這種“空城”現象,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隨處可見。媒體還描繪了人們的另一種煩惱:還沒來得及享受 “空城”帶來的愜意,就不得不面臨飯館關門、商鋪歇業、保姆緊俏、快遞“停擺”等諸多不便。
“空城”不是今年春節特有的現象,也不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特有的現象,如中新社記者在甘肅蘭州主城區看到,“馬路上除稀稀拉拉的本地車輛外,已鮮見外地車輛”,“呈現出空蕩蕩的冷清景象”。
每年春節,網上坊間對“空城”現象不乏吐槽調侃,那些留在城裏過年的城市居民,以及一些原本想回老家但因故留在城市過年的外地人,大多對“空城”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一般也就是吐槽調侃一番,而不會覺得這裡面有多大的問題,不認為事態有多麼嚴重。
大量從事一般服務業、建築業、製造業的外來務工人員返鄉過年,加上一些城市居民利用春節長假外出旅遊,城市一下子空曠、安靜下來,一些服務行業出現“用工荒”或中斷服務,不可避免會給居民生活帶來影響。
然而,政府部門和公共服務機構對此有相應的預案和保障措施,將居民生活受到的影響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因此在“空城”之下,居民生活、城市運行和社會秩序都能保持正常水準,遠沒有嚴重到媒體所稱的“平時人滿是患,春節人少癱瘓”的程度。
另一方面,春節假期畢竟只有七天,長假結束後,回老家過年的人們就會陸續返回城市,空曠、安靜的城市迅速恢復繁忙、喧鬧的常態。對城市居民來説,“空城”帶來的不便既是可以克服的,而且只需要克服一週或十天半月,這不過是常態生活中的一個小插曲,生活遠不至於因此而“癱瘓”。
有專家認為,導致春節期間勞動力“候鳥式”大遷徙的根本原因是,外來人口沒能夠真正融入大城市,他們的“根”還在千里之外的家鄉。這個結論當然是成立的,但問題又不止於此。設想一下,即便大量外來人口真正融入了大城市,只要他們的一些親人還在故鄉,只要故鄉的小鎮、村莊還在那裏,每到春節,他們可能還是要不辭勞頓,費盡心力,千里迢迢趕回老家過年。我們不但要關心春節期間城市會不會“癱瘓”,也要關心那些融入城市的人們,每年春節還能不能回到故鄉過年——那個他們熟悉熱愛、魂牽夢繞的故鄉,現在變成了什麼模樣?
近年來,一些地方農村空心化、鄉村凋敝的趨勢越來越突出,“以前到處種滿了莊家和蔬菜,現在到處都是荒地野草;以前村莊規劃有序,中間空地是孩子們的樂園,現在私搭亂建成風,一些村民搬走後房屋倒塌,一片頹廢”,類似的景象頻頻見諸各種版本的“回鄉筆記”,令人不勝唏噓。中央提出,城鎮建設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在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中,要注意保留村莊原始風貌,盡可能在原有村莊形態上改善居民生活條件。所有這些反哺農村、保護鄉村的努力,都是為了保護我們世代相傳的文化記憶,讓城鄉居民在社會生活中建立更多認同感、幸福感和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