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共築中國夢——代表委員談治國理政新實踐
【迎兩會·特稿】
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
在“十三五”開啟、決勝全面小康大幕拉開之際,全國兩會聚焦著世界目光。
這是一次新起點上的出發——目前,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內蒙古、廣東、福建等多個省份的人均GDP已邁入“1萬美元”行列。中國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第一大出境旅遊消費國,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高達30%左右。
這是一次向著偉大夢想的艱辛跋涉——“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講話字字鏗鏘。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審時度勢、謀定後動,不斷豐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社會生産力整體躍升,百姓獲得感不斷增強。
中國信心的底氣
剛剛過去的一年,世界經濟險象環生,展望來年,依舊不容樂觀。在部分西方媒體“唱衰中國”,宣揚“中國經濟崩潰論”之時,中國卻保持著“亂雲飛渡仍從容”的鎮定與自信。
2015年中國GDP增速為6.9%。“儘管增速在放緩,但要看到,這樣的增速是不低的。”民建中央調研部部長蔡玲委員指出,我國GDP總量與30年前、10年前相比,盤子已經非常大了,每增長一個點對應的絕對值大不一樣。此外,在全球經濟低迷不前的局面下,中國的增速仍然是領先的。更重要的是,經濟結構在優化,生産性服務業比重大幅提高,成績的取得殊為不易。
“‘知其事而不度其時則敗’。儘管國際國內環境發生了深刻複雜變化,但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的重大判斷沒有改變。”2015年10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講話時強調:我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
信心源自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這是一組令人振奮的數字——2015年,全國每天新登記註冊企業超過1.2萬家,2016年1月,每天新登記註冊企業超過1.5萬家……“可以看到,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在放慢腳步的同時,更加注重提高品質和效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劉樹成委員指出,新常態是對發展階段的一個重要戰略判斷,我們對新常態理論的研究在不斷深化。可以看到,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將改革發展實踐提煉昇華到理論層面與學科高度,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也成為治國理政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信心源自供給側改革釋放的紅利。“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理論”“經濟發展新常態理論”“五大發展理念的理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可以看到,在改革實踐中,形成了許多重要理論成果。”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委員指出,通過創新理論支持決策和改革實踐,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同改革開放實踐的有機結合。
改革攻堅的銳氣
這是改革攻堅的決戰——21次深改會,是改革重要的航標。從2014年1月至今,26個月內,由習近平總書記擔任組長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召開21次,共審議100余份文件。“全面深化改革頭3年是夯基壘臺、立柱架梁的3年,今年要力爭把改革的主體框架搭建起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頭3年進行了生動總結。
回顧過去一年,改革多點突破,全面開花。
“供給側”是中國經濟年度熱詞。“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釋放中國經濟潛力。”賈康委員指出,“優化供給側機制,特別是通過改進制度供給,大力激發微觀經濟主體活力,這將構建、塑造和強化我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新動力。”
作為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簡政放權紮實推進——截至目前,中央層面核準項目累計減少75%,“非行政審批”全面取消。
“這一年,文化體制改革釋放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國家一級演員、重慶川劇團團長沈鐵梅代表深有感觸地説,全國性文藝評獎被大幅壓縮,僅文化部系統的全國性獎項就減少60%以上,獎項過多過濫、重數量輕品質的問題得到了初步解決。廣大文藝家把更多心思用在了創作上,優秀影視劇不斷涌現。
“這一年,對人民軍隊來説是勵精圖治的一年,也是固本開新的一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隊政治委員梁曉婧代表指出,自上而下開啟全面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大幕,構建起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的藍圖,人民軍隊以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嶄新風貌呈現在國人面前。
“這一年,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帶領全黨開創了管黨治黨的新境界。”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教授王長江委員指出,2015年,“打虎”已經實現31個省區市全覆蓋,涉嫌違紀的中管幹部已結案處理和正在立案審查90人,3.4萬人因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受到黨紀政紀處分。
闖關奪隘的勇氣
如果説過去5年中國綜合國力邁上了一個大臺階,那麼今後5年中國則將面臨更為艱巨的跨越。到2020年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意味著“十三五”時期年均經濟增長要保持在6.5%以上,全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5.8%以上,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即將召開的兩會將討論並審議“十三五”規劃綱要。如何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如何提高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中國未來五年發展走向成為各方關注焦點。
“‘十三五’,我國經濟轉型的歷史性特點將十分突出。”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委員指出,轉型需要闖關奪隘的勇氣。重在以結構性改革破解經濟轉型的結構性矛盾,由此釋放市場活力,釋放轉型發展的內需潛力。
中國又一次站在重要歷史關口——向前邁過,便是全面小康乃至躋身高收入國家行列;反之,則有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改革任務艱巨,供給側改革將是一項系統工程,關鍵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賈康委員説。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
凝心聚力,砥礪奮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將成為現實。
(光明日報記者 馮 蕾 王昊魁 陳海波 韓業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