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追求”令人疑懼

2016-03-11 07:19:12|來源:北京青年報|編輯:王瑞芳

  2011年3月11日,9級強震引發的巨大海嘯吞噬了日本東北太平洋沿岸。部分緣於人為應對不當,強震和海嘯觸發了福島核泄漏事故,後果堪比30年前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5年過去了,日本其他受災地區的重建緩慢但有序推進,而福島核事故的最終解決依然遙遙無期。

  福島核事故陰影未散的同時,日本卻執著于繼續大量囤積有軍事利用稟賦的核廢料,為此不惜重啟地質地層條件惡劣的震後凍結核電站,用意令人疑懼。日本當局有責任向福島核災民和關注核材料安全的人們回答下述疑問。

  福島核事故處理可期嗎?

  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發生後,日本政府當初評估,僅解體發生堆芯熔毀的3個核反應爐就需要四五十年時間。但從目前進度看,這一評估過於樂觀。至今,主導事故善後的東京電力公司(東電)連堆芯熔毀的具體狀況都未能掌握。更糟糕的是,隨著作業人員因可容許被輻射量達到上限而不斷退出,核事故處理現場正在逐步面臨熟練工短缺的困境。而在今後數十年計的漫長作業工期中,脆弱的福島核電站一旦再遭強震、海嘯、颱風等大的自然災害襲擊,後果不堪設想。日本媒體新近一項民調顯示,近七成福島民眾對日本政府的核事故應對給予差評。災後5年,仍有10萬福島災民有家難歸。

  福島核污水泄漏可控嗎?

  當初,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申辦東京奧運會的陳述中,當著全世界信誓旦旦地表示,福島核污水完全可控。但後來事態證明,日本領導人要麼在吹噓,要麼在撒謊。為了給堆芯熔毀的反應堆降溫,東電需要不間斷地向反應堆注水,每天都在新産生約400噸核污水。相信每一個進入福島核電站事故現場的人,都會被密密麻麻污水存蓄罐構成的鋼鐵“森林”所驚到。東電更是不斷曝出偷偷向海洋排放核污水的醜聞。

  福島沿岸海洋環境沒事嗎?

  由於福島核電站地下水系發達,源源不斷的地下水經核廢墟、核廢料污染後流入海洋。儘管東電嘗試以凍土壁阻隔等方式導流地下水,但不是十分奏效。福島大學環境放射能研究所教授青山道夫的一項研究顯示,由於福島核事故,約有3500萬億貝克勒爾的銫137隨污水直接入海,隨洋流能擴散到北美西海岸。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相關規定,沿岸國家有義務保護和保全海洋環境,並防止、減少和控制海洋污染。嚴格來説,福島核污水每次排放入海,就構成對公約的違背。

  重啟核電站真的安全嗎?

  福島核事故發生後,日本分佈全國的約50座民用核反應爐全部停運。但在去年11月,位於九州地區的川內核電站率先重啟,其他核電站陸續申請重啟。這些核電站的重啟,並非因為它們的安全措施比以前更嚴密了,而是日本政府急於維持核技術和利用核燃料。從民意看,迄今只有三成日本人贊成重啟核電站,反對者則超過半數。《朝日新聞》10日在社論中嚴厲質疑安倍政府重啟核電站,稱不能允許招致福島核事故大禍的“安全神話”的復活。

  這就觸發下一個問題:在一場後果極其嚴重的核事故後,日本為何仍迫切積蓄遠超民用需要的核燃料與核廢料?

  有關日本核材料問題的權威研究報告顯示,日本已擁有47.8噸敏感度極高的分離钚,其中10.8噸儲存在日本國內,足以製造1350枚核武器。在《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規定的無核武器國家中,日本是唯一具備商業規模核廢料後處理能力的國家。據估計,在現有核電站重啟後,産生的核廢料一旦經過後處理,日本每年還將新增數噸分離钚。 此外,日本還擁有約1.2噸高濃縮鈾。

  當日本一些政客不時發出核武裝的叫囂,當日本政府對是否恪守“無核三原則”開始含糊其辭,當日本領導人在廣島原子彈爆炸70週年紀念活動致辭中不再提及“無核三原則”,這又給世界釋放了什麼信號?如果不是另有所圖,讓世人怎麼理解日本對武器級核材料的“收藏癖好”?(馮武勇)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