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龍二號”圓滿完成西南印度洋試驗性應用任務

2016-03-12 16:22:24|來源:中國網|編輯:杜軍帥

  中國網西南印度洋3月10日訊(特派記者 葛蕾 通訊員 劉健)當地時間3月4日13時43分,隨著“潛龍二號”(自主水下機器人)在“向陽紅10”船後甲板緩緩落下,中國大洋40航次第二航段“潛龍二號”的試驗性應用任務圓滿完成。本航段,“潛龍二號”取得了多項突破性成果:這是我國自主研製的AUV首次大面積執行洋中脊熱液區大洋探測任務;獲得龍旂、斷橋、玉皇熱液區共計200多平方公里的近海底精細三維地形地貌數據、近海底磁力數據及其它多種探測感測器數據;發現了多處熱液異常點,這是我國大洋熱液探測的重大突破。

圖片默認標題

潛龍試驗隊全體人員合影(攝影 葛蕾)

  “潛龍二號”在本航段中工作穩定可靠,表現出色。在共8個潛次的任務中,它完成了7個長航程探測任務,累計航程近七百公里,探測面積超過我國以往任何深海AUV的探測面積。其中龍旂3個長航程潛次均一次成功,斷橋4個潛次有3個長航程潛次成功,玉皇1個長航程潛次成功,探測數據均完整有效。其中單次下潛最大工作時間達到32小時13分鐘,最大航行深度超過3200米。連續4個長航程成功探測成績也創下了我國深海AUV之最。

  西南印度洋脊上熱液活動區的分佈基本上與洋脊、斷裂和火山活動帶密切相關,多分佈在洋脊的翼部、斷層崖、深海丘和海底火山高地等地形上。西南印度洋熱液區地形極為複雜,熱液區試驗海域海底地形起伏最大高達1700米。對於完全自主的水下機器人來説,要在如此複雜的地形條件下實現大面積近海底探測,難度可想而知。由於在第一航段的驗收試驗中,試驗隊及時有效地解決了出現的問題,逐漸完善了潛水器的狀態,吸取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因此在第二航段的試驗中,“潛龍二號”工作非常穩定,表現出良好的近海底複雜地形條件下的穩定航行能力和出色的避碰控制性能。在龍旂熱液區的單次下潛探測中,“潛龍二號”就有效地完成數十次規避障礙的控制。“潛龍二號”出色的航行及避碰性能,為其安全、可靠地完成探測任務奠定了基礎。

圖片默認標題

AUV布放(攝影 葛蕾)

  近海底精細地形地貌探測是“潛龍二號”的一項重要功能。“潛龍二號”首次採用測深側掃聲納水下實時信號處理技術,獲得熱液區200多平方公里的近海底精細三維地形地貌數據,實現了深海近海底高精細地形地貌快速成圖。

  熱液活動區熱液異常探測是“潛龍二號”的另一項重要功能,它是發現熱液活動區,進而找到熱液活噴口的重要手段。“潛龍二號”裝載有CTD、氧化還原電位計、濁度計、甲烷感測器、磁力儀等重要探測設備,能夠探測到熱液活動區的熱液異常。在本航段試驗中,潛龍二號成功發現多處熱液異常,為今後的進一步探測及科學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

  在本航段“潛龍二號”應用性試驗過程中,全船的調研隊員表現出了同舟共濟、團結協作、不怕疲勞的優良作風,在有限的時間裏,航段領導週密安排、科考隊員日夜奮戰,終於完成了航次計劃中規定的本航段的探測任務,同時取得了多項探測成果,這份榮譽歸功於“潛龍試驗隊”,歸功於全體調研隊員,也歸功於始終給予我們支持和幫助的各級領導和同志們。

  本航段試驗再次驗證了“潛龍二號”的多項創新性技術:首次採用全新非回轉體立扁形設計和推進器佈局,增強了潛水器的機動性能,實現了複雜海底地形下的穩定航行和路徑跟蹤;首次採用基於前視聲納的避碰控制方法,大大提高了障礙物的有效識別能力,實現了複雜海底地形條件下的有效避碰控制;在AUV上安裝了磁力探測感測器,解決了對磁輻射設備的屏蔽和磁探測數據的校正及處理難題,實現了近海底高精度磁力探測,屬國內首創;採用測深側掃聲納水下實時信號處理技術,實現了深海近海底高精細地形地貌快速成圖。

圖片默認標題

AUV入水(攝影 葛蕾)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大洋40航次第二航段“潛龍二號”西南印度洋試驗性應用的結束,標誌著其在大洋40航次的任務圓滿完成,同時也是未來投入大洋實際應用的開始。熱液硫化物礦區的探索之路還很漫長,還有許多未知海域等待我們去探索,還有許多新的挑戰等待我們去面對。隨著“潛龍二號”的橫空出世,未來我國深海硫化物礦區的調查裝備將會增加一項利器,為我國的海洋強國藍圖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劉健係“潛龍二號”總設計師)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