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雙航母部署亞太:霸道"常態化" 問題"軍事化"
新華網北京3月17日電 美軍本月出動大批尖端戰鬥力量參與韓美年度聯合軍演,規模堪稱數十年之最。其中,13日駛抵韓國釜山作戰基地的美國海軍“約翰·斯滕尼斯”號核動力航空母艦尤為引人注意。
“約翰·斯滕尼斯”號是美國現役主戰航母之一。加上長期部署在日本橫須賀美軍基地的“羅納德·裏根”號,美軍如今在東亞海域擁有兩艘核動力航母。
軍事專家認為,航母作為戰略性武器裝備,其部署地點、時機、方式,都具有耐人尋味的戰略含義。美軍加大航母在亞太地區的存在,不僅表明美國戰略重心轉向亞太地區的步伐加快,更折射出美國“使亞太地區諸多問題軍事化”的傾向。
美國海軍“約翰·斯滕尼斯”號核動力航空母艦。(圖片來源:新華/路透)
【“微妙變化”折射“重心調整”】
“約翰·斯滕尼斯”號為“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排水量10.3萬噸,可搭載6500人、80多架飛機。20世紀90年代開始服役以來,它主要活動於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區,多次參與美國的海外作戰行動,如1998年在阿拉伯海執行對伊拉克南部“禁飛區”的巡邏任務。
中國國防大學戰略研究室教授韓旭東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約翰·斯滕尼斯”號服役以來活動頻頻,不斷出現在“熱點”地區,“折射出美國某些戰略圖謀”。而回顧美國以往航母部署的“微妙變化”,不難發現其中包含的戰略重心調整。
3月13日,“約翰·斯滕尼斯”號核航母抵達韓國釜山港。(圖片來源:新華/路透)
冷戰時期,美國將亞太地區作為其全球稱霸戰略次重點,在日本橫須賀設立軍事基地,作為航母母港。韓旭東説:“以橫須賀基地為母港的航母在冷戰時期為美國與蘇聯爭奪世界霸權發揮了重要作用。”
冷戰結束後一段時間內,因受東歐問題和中東問題所困,美國對亞太方向沒有給予現在這樣的重視。這也反映在航母部署上:1998年至2008年以橫須賀基地為母港的“小鷹”號是美軍最後退役的常規動力航母,相比當時部署在其他“熱點”地區的美軍航母顯得老舊落後。
隨著美國推出“亞太再平衡”戰略,加快其全球戰略重心向亞太地區調整的步伐,在亞太地區出沒的美軍航母也在發生“微妙變化”,其中一點就是在橫須賀基地以更新更先進的“羅納德·裏根”號替下“喬治·華盛頓”號。
2015年5月18日,“喬治·華盛頓”號航母離開日本橫須賀海軍基地,由“羅納德·裏根”號航母取代。(圖片來源:新華/法新)
韓旭東説,美國派“羅納德·裏根”號航母駐泊日本,傳達的信號或許是“美國要在亞太地區採取主動措施來營造對其有利的安全環境”。
【霸道“常態化”,問題“軍事化”】
按照美國海軍官方網站和美國媒體的説法,“約翰·斯滕尼斯”號航母1月中旬從華盛頓州佈雷默頓港出發,本月初抵達南海,將在西太平洋部署7個月左右。
既然西太平洋地區已經長期部署了同屬“尼米茲”級且更新的“羅納德·裏根”號,美軍為何又要讓“約翰·斯滕尼斯”號從設于東太平洋沿岸的母港“遠道而來”,頻繁出沒于西太平洋海域?
韓旭東認為,美國此舉可能包含多重戰略意圖。除了加大向亞太地區調整海外兵力部署重心的力度,借雙重航母編隊在西太平洋地區形成強大軍事威懾,美國還意在讓更多美軍航母“事實上存在於西太平洋”,使其“霸道行徑成為常態”,從而在亞太地區構建起有利於美國的軍事秩序。
“美國航母在西太平洋存在的力度可能還會加大,以加速推進在亞太地區構建由美國主導的軍事秩序,”他説,“美國顯示實力,頻頻調動航母出沒于亞太地區,意在推動亞太地區某些國家倒向美國,或減小某些國家離心於美國的傾向。”
“約翰·斯滕尼斯”號核航母抵達韓國釜山港。(圖片來源:新華/路透)
此外,美國在亞太新增航母也折射出,美國正在運用軍事手段推動這一地區諸多問題向著有利於自身利益的方向發展。在韓旭東看來,這種運用軍事手段的做法,正是美國“賊喊捉賊的傳統伎倆”。“實際上,美國正在使亞太地區諸多問題軍事化”。(記者郜婕,編輯張代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