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南書房夜話:深圳人的文化家園

2016-03-02 14:25:18|來源:光明網|編輯:杜軍帥

  在蓮花山畔的深圳圖書館東南角,有一個百來平方米的地方,常常在週末夜幕降臨時座無虛席,通明的燈火與求知若渴的目光相映生輝;雖然地處鬧市,卻讓人在書香盈室中獲得了沉靜。這裡,就是南書房。

  讓學術走出象牙塔

  作為深圳圖書館倡導經典閱讀、慢閱讀的公共文化空間,南書房于2013年11月深圳讀書月期間正式開放。這裡集中陳列了深圳圖書館精選出的文史哲類經典書籍,並定期向讀者發佈“南書房家庭經典閱讀書目”。

【網絡媒體走轉改】南書房夜話:深圳人的文化家園

“南書房夜話”活動現場嘉賓與讀者交流互動。資料照片

  然而,如何讓這個閱讀經典的空間得到更好利用,使它成為一個更開放、包容和自由的“文化空間”,成為深圳的一張“文化名片”?這是深圳圖書館負責人與深圳市社科院領導一直在思考的問題。2014年,經過與諸多文化人士的反復商議籌劃,一項嶄新的文化系列活動——“南書房夜話”誕生了。

  “南書房夜話”的定位是打造一個中小型的文化沙龍,一方面展示學術成果,讓學術觀點得以表達;另一方面廣聚四海之言,使之成為深圳學人與公眾對話的專有平臺。

  “我們在主題設計上儘量安排貼近百姓生活的內容,包括國學、傳統文化、古典文學等。”深圳圖書館理事、深圳大學文學院院長景海峰教授告訴記者。

  在這裡,學術走出了象牙塔,走進了普通大眾的視野。“對話”取代了單純的講述,成為最主要的交流方式。在每期活動中,不僅有嘉賓們的對話,公眾也能自由參與交流。

  “比起北京上海,深圳學術界從歷史積澱到隊伍建設,都相對薄弱,但包括都市流行文化在內的通俗大眾文化活動卻非常豐富。從大城市的長遠發展來看,學術文化應當有一定的匹配,這對都市的文化積澱和底蘊來講很有意義。”景海峰認為,“學術沙龍的方式更加符合市民口味,南書房地處市中心地帶,人流量大,面向社會大眾開放,能夠讓老百姓感受到學術文化的氛圍。”

  再現稷下之風

  從2014年11月首期開講至今,從“儒學的返本開新”講到“儒學經典與現代閱讀”,再至即將收官的“國學與諸子百家”,“南書房夜話”已經成功舉辦了3季,共計28期,先後有29名嘉賓在南書房開講,並獲得當地媒體的廣泛報道。兩年時間,每月兩期的活動與市民們不見不散,這裡不但常常可以見到一批忠實讀者的“老面孔”,還迎來一批又一批帶著求知欲的“新面孔”。在南書房不算大的空間裏,有些聽眾站著聽完兩小時的內容。

  回顧“南書房夜話”舉辦至今的歷程,景海峰感到欣慰:“這麼多期活動辦下來,積累了一批熱心的聽眾,從一開始的好奇到接受,再到癡迷,這對我們來講是動力。”

  “在中國學術文化的軸心期,戰國時期齊國的官辦高等學府‘稷下學宮’,成為百家爭鳴的重要場所,有力地促成了諸子百家的形成。只有在學術交流充分、平臺空間開放的環境中,思想觀點和學術流派才有望誕生,這也是我們對‘南書房夜話’和深圳學術寄予的期待。”深圳圖書館館長張岩説。

  思想文化的繁盛,離不開對話與辯論。立足學術人士的學科背景,“南書房夜話”以現實問題為切入點,結合深圳實際,實現理論與實際、歷史與現實、學者與大眾的融合,力求能夠多角度呈現出“全球視野,民族立場,時代精神,深圳表達”。廣廈細旃,從容論道,聽君酣舌戰,一雨快西風。夜幕和星輝下,這一幕正在南書房上演。

  聆聽“溫潤之聲”

  談儒學,談老莊,談佛教,談古典文學,每一季的主題都圍繞著中國傳統文化開展。之所以選擇傳統文化作為話題內容,主辦方用意深遠。特區成立35年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經濟成就。然而,物質層面越來越發達,就越需要精神內在的支持和反哺。“現代文明經過數百年的發展,面對的挑戰越來越嚴峻,亟須從傳統文明中獲得啟示和幫助。”後院讀書會創始人、文化學者王紹培説。

  王紹培還認為,在這個腳步匆匆的時代應當提倡“溫潤的聲音”。“溫潤”是君子的品質,以君子溫潤的言行來進行對話和交流,如同魏晉名士聚而論道的風範。這樣“慢節奏”地聆聽“溫潤之聲”,在現代文明的大潮中擁抱傳統,為傳統文化留有一席之地,讓心靈和思想都能在急進向前的環境中得到傳統文化的反哺,從而得以停駐,得以思考。唯有這樣,才能讓個人乃至整個社會走得更遠。

  地處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早已成長為一座文化先鋒之城,連續25年人均購書量第一,持圖書證讀者數量佔全市常住人口比重全國領先,文化創意、動漫産業的領先和繁榮都印證了這一點。

  “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作為讀者之一,記者曾時常在圖書館親歷遍尋座位而不得的情況,也曾為讀者們在夜幕降臨後仍手不釋卷的圖景而動容。求知、求真已融入深圳這座城市的骨血,成為這座城市獨特的精神氣質。而書香盈室的南書房,正是為深圳學人提供養分、發揚求知求真之風的一方天地。 (光明網記者 黨文婷 嚴聖禾)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