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修水縣寺邊發現18座古墓 11座被盜(圖)

2016-03-04 09:24:24|來源:中國江西網|編輯:李邵鵬

  江西修水縣寺邊發現18座古墓 11座被盜(圖)

  遭破壞的古墓

  江西修水縣寺邊發現18座古墓 11座被盜(圖)

  工作人員正在古墓現場勘查。

  原標題:修水18座古墓現身 僅7座保存完好

  近日,九江修水縣黃港鎮雙溪村橋上片洞山自然村村民在附近的洞山寺發現眾多古墓。修水縣相關工作人員赴現場調查,發現18座古墓。令人遺憾的是,其中11座古墓被盜。

  據悉,我省目前有不可移文物3萬多件,但被盜案件頻發。業內人士呼籲,對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亟待加強。

  佛教曹洞宗發祥地發現眾多古墓

  劉水山是修水縣黃港鎮雙溪村橋上片洞山自然村村民。“我們這裡有座洞山寺,已有一千多年曆史。前段時間有村民在寺廟附近山上放羊時,發現好多古墓。”3月1日,劉水山對修水縣文化部門的工作人員介紹。

  2月底,黃港鎮政府獲悉村民發現多座古墓消息後,立即組織人員在寺廟附近尋找。目前,已發現18座古墓。當地村民告訴記者,當地老人曾説過,洞山寺附近古墓有三十余座。

  記者了解到,洞山寺始建於唐正德上元二年(西元761年)。至清朝時期,寺中僧侶眾多,香火不斷。據修水縣黃港鎮相關介紹,洞山寺是佛教曹洞宗的發祥地,解放初期逐漸敗落,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寺廟被毀。

  修水縣黃庭堅紀念館館長朱一平到古墓現場勘查。他介紹,已發現的18座古墓中有7座保存完好,11座古墓有被盜跡象,這些古墓絕大部分為和尚墓,從唐朝至明清時代。朱一平説:“這些古墓的發現,可看出洞山寺曾經的輝煌,尤其是已發現的‘舍利子’塔比較有研究價值。”

  被盜案件頻發 呼籲加強保護

  有業內人士認為,在文物保護工作中,除名人古跡備受關注外,一些散落于鄉間僻野的遺存古墓和不可移動文物容易被忽視。

  朱一平介紹,像黃庭堅墓,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專門的資金和人員進行管理。但黃港鎮這18座古墓不是文保單位,沒有資金和人力對其進行保護。

  江西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肖發標告訴記者,修水縣古墓屬不可移動文物。“通過第三次文物普查,發現全國有70多萬處不可移動文物,江西有3萬多處,排第11位,其中是縣級以上保護單位才100處。”

  肖發標認為,目前保護不可移動文物存在著矛盾。“《文物保護法》曾進行修改,將不可移動文物的管理權限下發到縣級政府。管理權限在當地縣級政府,開發建設權限也在縣級政府。之前,某縣就發生過為建設開發,將一座古橋拆除被央視曝光的事情。”

  記者還發現,由於不可移動文物處於露天狀態,風化現象嚴重。另外,很多不可移動文物因地處偏遠,成為犯罪分子覬覦的目標。

  2010年12月27日深夜,一夥竊賊將永修縣雲居山瑤田秀極禪寺寺內一座1535年建成的明朝墓塔盜走。半年後,兩名嫌疑人被警方抓獲,被盜墓塔完璧歸趙。

  江西省文化廳文物執法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文物執法部門和公安部門每年都會對省內的文物安全進行巡查。“修水被盜的11座古墓,當地公安部門可介入調查。”

  業內人士呼籲,對野外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力度亟待加強。要進一步完善縣、鄉、村三級保護網絡體系,文保工作人員定期對文保單位進行巡查,如發生偷盜事件應立即上報,並向公安機關報案;加大對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經費的投入;加強文物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