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萬元每平米,多校劃片為何不能給天價學區房降溫

2016-03-04 08:42:11|來源:紅網|編輯:王瑞芳

  在北京市西城區的文昌衚同深處,一間小小的、不起眼的、甚至雜草叢生,可以説有點破敗的房子,剛剛賣出了相當於20公斤黃金的價格。確切地説,這處僅僅11.4平米的房産,賣出了530萬元人民幣的天價,每平米房價達到46萬元人民幣。賣出如此高價的原因,就因為它是北京最著名的小學之一實驗二小的學區房。46萬的單價,也創造了北京最貴學區房的記錄。(3月3日央廣網)

  一週前,教育部剛下發通知,明確提出在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擇校衝動強烈的地方,根據實際情況採取多校劃片。為何被譽為“教育部放大招”“學區房白買了”的新政,仍然未能阻止天價學區房出現?

  因為概率。很簡單,對於很多家長來説,如果不買學區房,連搖號的資格都沒有,與其百分百不能進入心儀的學校,不如放手賭一把。更何況,目標學校能否被界定為“擇校衝動強烈的地方”也不確定,如果沒有,買到即賺到,畢竟越往後被選中的概率越大。

  也因為稀缺。擇校衝動強烈,只因優質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即有些學校明顯硬體和師資力量更高。在北京寸土寸金的地方,好學校必然帶動學區房價格的畸高,加上中心城區內鮮有新盤供應,輔之以近期一線城市房價飛漲的背景,天價學區房的出現也許並非偶然。

  學區房之所以能溢價出售,購房者看重的是背後的優質教育資源,而絕非居住功能,甚至買房者都根本不會去住。漸漸地,學區房已淪為一張進入重點學校的通行證,價高者得。而多校劃片的搖號舉措,至多是抬高門檻、增加不確定性,無法從根本上扭轉擇校熱的局面。

  追求公平沒錯,就近入學也沒錯,錯在家長的擇校衝動?不,錯在現實給了家長擇校的動力——為什麼不同學校差距如此之大?不從供給側解決問題,老在需求側動腦筋,怎麼改革其實都是緣木求魚。

  一方面重點學校與普通學校的差距越拉越大,一方面卻嚷著就近入學、抑制擇校,這不是讓大家認命麼——住在沒有好學校的地方就活該?如果從幼兒園開始,拼的就是父母的權、錢、戶口、朋友圈和單位實力,那麼集體性焦慮便成為揮之不去的魅影,也一定會有人願意鋌而走險。

  讓師資流動起來,讓資源均衡化,如此才能抑制擇校熱,學區房也才會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宋鵬偉)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