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是對先烈最好的祭祀

2016-04-04 16:11:50|來源:未來網|編輯:楊磊

  未來網北京4月3日電(記者 陳曦)“埋骨他鄉六十載,今終馬革裹屍還。”清明節前夕,第三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安葬。36位曾長眠異國他鄉的英雄魂歸故里。

  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是對先烈最好的祭祀

  第三批志願軍遺骸歸國(圖片來源:國防部網站)

  很多網友發表觀點對此事件表示支持,紛紛向志願軍烈士致敬。然而,網上還存在另一種觀點,一些反對“烈士遺骸歸國”的聲音層出不窮:“反對將遠征軍遺骸運回國內……所謂魂歸故里屬封建迷信思想……”

  針對網上出現的這類現象,未來網記者採訪到了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教授馬福雲。

  學歷史、講歷史就是對逝去先烈最好的祭祀。

  未來網:面對一些詆毀英烈、歪曲歷史的言論,從祭祖的角度出發,我們該如何向青少年講解歷史,讓青少年做到正確地學習歷史和認識歷史?

  馬福雲:今天的歷史描述前人的活動,任何歷史都是先人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因此,學歷史、講歷史就是對逝去老一代人最好的祭祀。清明時節,在祭祀英烈的同時,我們傳承英烈的歷史事跡,宣揚英雄曾經過往的行動,讓青少年了解我們從哪來,正確學習認識歷史,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那麼,如何向青少年講解歷史呢?

  首先,講解歷史要把握史料的真實。歷史之所以能夠成為歷史,發生過的事實是其存在的前提,歷史的真實存在是建構的基礎。這就是説,在給青少年講解歷史時,不能編造摻假,應該尊重歷史事實、敬畏歷史真實性。當然,由於很多歷史事件發生已經距離現在有一個較長的時期,歷史所遺留下來的記錄也存在很多不甚一致之處,再加之處於不同地位、不同取向的人們對歷史的立場選擇、關注角度、褒貶評價等很不一致,這都會影響今人對歷史事件的描述和解讀。但是,這更需要從事歷史研究及教學工作的人們,仔細剪裁史料,比對史籍,用一些歷史上真實的細節來儘量還原歷史事件的真實面目,以奠定對青少年進行歷史教育的基礎。

  其次,講解歷史要聯繫事件的背景。任何歷史事件的發生都有其特定的社會和時代背景,歷史事件的展開都是在一定歷史社會和時代背景下遵循其特定行為邏輯的結果。因為一些歷史事件如果脫離開其所在的社會和時代背景,往往就很難讓人信服。一些簡單的歷史讀物在描述一些高大上的英雄行為時,有時會脫離開了英雄人物生活的時代背景及其成長歷程,使得一些英雄事跡的産生好像奇跡的發生一樣突然而至,顯得不甚可信。歷史人物事跡要結合特定人物的成長經歷、經驗認識等歷史背景逐漸展開,才能更好的讓青少年覺得可以理解,讓其覺察到人物事跡與歷史場景的聯繫,才更為可信。

  再次,講解歷史要選擇淺顯的語言。語言是表達的工具,是傳達觀念和知識的仲介。在給青少年講解歷史時,要考慮青少年的生活時代和場景,選擇青少年可以接受、易於理解的語言進行。當前,很多歷史讀物是成年人案頭工作的産物,其在描述事件、闡述事件前因後果時更多的是用成年人日常使用的語言進行。這些書籍,對成年人而言,可讀可通,也可懂。但是,對青少年而言,一些歷史讀物,包括一些以青少年為讀者對象的讀物,其語言並非遵循青少年易於閱讀和理解的方式進行。這種讀物對青少年對歷史的熱愛、認識的影響不可低估。對青少年講歷史就要選擇青少年喜歡、熟悉的語言進行,要用淺顯的語言來吸引青少年,才能使得青少年喜歡讀、喜歡聽歷史故事。

  讓青少年正視網絡信息現狀,要比回避、否認它更為可貴。

  未來網:在互聯網時代,在海量信息的衝擊下,如何讓學生養成明辨是非的批判思維,去判斷一段歷史或相關言論的虛實真偽?

  馬福雲:在互聯網時代,很多相互矛盾的信息充斥網絡。在網絡中,既有對歷史及英雄先烈事跡的描述,也有對先烈及其英雄事跡的質疑,甚至抹黑和詆毀。面對網絡時代所帶來的海量信息,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就顯得非常關鍵。

  首先,引導學生以良知辨識網絡信息。明辨是非,養成批判性思維,離不開青少年自身對“是非善惡”正確標準的把握。對網絡信息辨識能力的提高,也離不開對青少年自身正確的價值判斷。對青少年學生而言,生活、學習中許多事情都存在著是非問題,而判斷“是非正確標準”的形成離不開家庭、學校教育的引導。在家庭生活中,家長要通過日常生活交往引導學生提高分析問題,有意識培養其分辨是非的能力。在學校的課堂教育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具體事例的討論,理性把握自己的行為,進而逐步形成自己的良知標準。這樣,在混雜的網絡信息面前就可以做出評判與選擇,逐步提高自身明辨是非的批判思維能力。

  其次,引導學生正視網絡信息的現狀。網絡給人們帶來了信息交流的便利,同時也帶來了對同一事件的不同描述,對同一事件的不同解讀,甚至對同一事件的對立性觀點。對成長在網絡環境中的青少年而言,這是互聯網的海量信息所帶來的機會,同時也是其所帶來的挑戰。鋻於此,應讓青少年儘早覺察、認識這種現狀,這要比回避、否認這種現狀更為可貴。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認識分析這種現狀背後的原因,引導學生分析對事件描述、解讀背後所隱藏的不同立場、視角的差異,從而逐步培養明辨是非的批判思維能力。

  再次,引導學生思考網絡信息的優劣。對青少年學生而言,面對網絡所存在的不同信息、對立性觀點,可以通過網站的主辦方來理解其傳播的信息,要思考網站對同一事件進行不同描述背後的價值取向差異,從而對傳播者想表述的觀念進行比較,進而分析網絡信息的優劣高下,培養自身分析比較信息的能力,提高對不同信息的分析判斷力,逐步培養明辨是非的批判思維能力。

  鍛鍊學生通過討論、辨析、歸納的理性思考得到自然的結論。

  未來網:青少年正確歷史觀形成的關鍵是什麼?

  馬福雲: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締造者。因此,如何讓青少年把握我國歷史發展事實與脈絡,形成科學的歷史觀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由於戲説歷史劇、網絡推送閱讀等大眾文化的日益蔓延,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的歷史變成了碎片化的片段。這對青少年的歷史觀念帶來的負面影響。很多青少年對歷史發展進行脈絡模糊,對歷史人物、事件的認識淺顯,對歷史記憶和追尋的意識薄弱,歷史責任感不足。因此,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是當今青少年曆史教育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那麼,青少年正確歷史觀形成的關鍵是什麼?

  青少年正確歷史觀形成的關鍵是還原歷史事件的本來面目,並在此基礎上提高其分析歷史、理解歷史的能力。歷史知識的學習和傳承,必須以基本歷史事實為依據。儘管由於各種原因,今天的人們對歷史事件的描述和解讀不盡相同,但是,很多歷史學者加強史料收集和整理,並仔細比對史籍,剪裁史料,對歷史發生的諸多事件,尤其是不甚久遠的事件依然可以形成較為清晰的描述和闡述。對於這些歷史事實,要原原本本的讓青少年了解和知曉,奠定其學習歷史知識、形成歷史觀念的基礎。在掌握歷史事實的同時,要引導學生提高其分析歷史發展脈絡,理解歷史之所以如此發生發展的能力。在一定歷史時代背景和當時諸多條件約束下,歷史事件的發生發展都有其必然的發展邏輯。鍛鍊學生通過討論、辨析、歸納的理性思考得到自然的結論。只有這樣,才能培育青少年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深入理解,才能讓青少年學生認識思考歷史發展脈絡,使得青少年發現歷史發展的邏輯,進而培養青少年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