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各國不一樣的祭掃習俗

2016-04-05 14:53:59|來源:光明網|編輯:王瑞芳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是中國人掃墓踏青,祭奠逝去親人,追悼先烈的日子。其實,除了中國以外,世界上還有很多國家都有類似“清明節”的節日。雖然形式各有不同,日期也不一樣,但都是關於生命的節日。

  在美國並沒有“清明節”,但有“國殤日”,也叫“陣亡將士紀念日”,來紀念為國捐軀的陣亡將士。每逢這一天,美國的現役軍人和退役老兵都會前往墓園,特別是美國阿靈頓國家公墓,向烈士們獻上花圈。而美國普通人並沒有固定的日子來悼念親人,他們到墓園掃墓的時候不會帶上食品,而是簡單地獻上鮮花以寄託哀思。

  在我們的近鄰日本,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他們紀念祖先和逝去親人的“盂蘭盆節”。日本人對“盂蘭盆節”非常重視,進行有組織的祭祀活動。其中不可缺少的是盂蘭盆舞,在夜晚伴著鼓聲,住在鄉間的人們會圍成圓圈,身著浴衣起舞,以這種方式祭奠先人、告慰亡靈、祈求風調雨順,也提醒人們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而在盂蘭盆節接近尾聲時,身著和服的女子會將點燃的燈籠放入河中,以寄託對先人的思念。

  如果你看過《007:幽靈黨》,一定會對影片一開始盛大、熱鬧的街頭遊行和慶祝活動有些印象。其實,這是電影特意重現的墨西哥傳統節日“亡靈節”的場景。按照墨西哥的風俗,11月1日是懷念故去孩子的“幼靈節”,而2日則是“成靈節”緬懷逝世的成年人。這一節日既與西方的萬聖節有相似之處,又不完全相同,充滿了濃郁的印第安和西班牙文化特色。

  人們在墓地通往村莊或小鎮的路上撒上黃色的花瓣,讓亡靈循著芬芳的小路歸來。晚間,在家門口點上南瓜燈,為亡靈上門引路;掃墓時,擺著玉米羹、巧克力、麵包、粽子、辣醬、南瓜、甜點等作為祭品。“亡靈節”的麵包與平常食用的麵包不同,不同形狀有不同的含義。有的做成“人”形,有的“人”形不帶“腿”,表示“鬼魂”;被叫做“羅斯凱特”的螺旋狀麵包,表示生命的輪迴;做成千層餅形狀並帶有裝飾的麵包“奧哈爾德拉”,意在歡迎亡靈的歸來。節日裏,無分男女老幼,都可以戴著面具,穿上印著白骨的鬼怪衣服,在街上招搖過市,表示亡靈歸來。

  作為世界上唯一以猶太人為主體民族的國家,以色列的掃墓習俗充滿了猶太民俗的特點。還記得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結尾處,被辛德勒先生救助的猶太人在他的墓碑上放上許多石頭的場景嗎?在猶太人的祭奠中,石頭代表永恒,而鮮花和字條、照片則分別表示安慰以及哀思,所以在他們的墓園中總會看到許多石頭、鮮花和字條。猶太人的“清明節”在每年的5月左右,他們要連續紀念“大屠殺紀念日”、“死難烈士紀念日”和以色列的國家“獨立日”。每當這些日子來臨時,人們會手捧鮮花和蠟燭來到親人墓前,在墓碑上擺上象徵永恒的石頭來表達內心的思念。

  俄羅斯也有類似中國清明節的節日,通常是在復活節之後的4月底到5月初。在俄語中,紀念死者的節日叫做“拉多尼察”,源於“降生”和“快樂”兩個詞,意思是讓人們不要為失去親人而悲傷,應該為他們能在另一個世界安息而欣慰。

  按照習俗,俄羅斯人會到墓地掃墓,在墓前供上繪有彩色圖案的雞蛋,據説可以保祐逝者安息,還會擺上甜乳渣餅、果子羹等食品,並在墓碑周圍種上花草。祭奠結束後,全家人會在墓前簡單聚餐,但飲酒時不能碰杯也不能説話。(高琳琳)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