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智造”故事:娃哈哈有了新絕活
營養快線、AD鈣奶、爽歪歪,提起娃哈哈的明星産品,大家一定耳熟能詳。不止這些,即便是娃哈哈新推的貓緣咖啡、愛迪生乳酪酸奶、啟力8小時功能飲,相信很多人也並不陌生。但,你見過娃哈哈生産的機器人嗎?
沒錯,在娃哈哈集團杭州的生産基地,娃哈哈給我們展示了意想不到的B面——它同時也是高端裝備製造企業!
創建於1987年的娃哈哈集團,正邁向而立之年,如今依託兩化融合主動擁抱“中國製造2025”,從智造水到智造機器人,老産業也正在新時代亮出自己的新絕活。
同時,人民財經記者在調研採訪中發現,在政府“智慧産業化,産業智慧化”的春雷號角聲中,“兩化”融合早已在廣闊的民營企業中如春花般絢爛綻開。信息經濟和互聯網+所蘊含的變革張力正加速向傳統製造業滲透,融合帶來的創新發展與提質增效,讓杭州製造業更快的邁向了智造軌道,也成為了杭州濟轉型發展的新動力。
智造水:生産線每小時産水54000瓶
一瓶飲料的出廠,要經歷吹瓶、灌裝、包裝等20多道工序,但在娃哈哈的飲料生産線上,這些工序幾乎全都實現了智慧化生産,甚至在碼垛入庫環節,也是由專門的碼垛機器人完成的。
娃哈哈的智慧生産線,每小時産能5.4萬瓶(人民網 張曉赫攝)
168米的生産線,隔著密閉的玻璃窗,不見人員走動,只有成列的瓶子如白練般紛飛閃過,這是人民財經記者在杭州娃哈哈生産基地看到的一幕。
“瓶子從吹製成型到灌裝水,中間停留不超過2秒,瓶蓋從製作到完成封裝全程只有300多秒,生産線每小時産能54000瓶。”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設備工程部的邵金榮是這次參觀工廠的嚮導。
假如只把高效歸功於生産自動化,那就大錯特錯。這裡之所以被稱為智慧工廠,還在於它高度的信息化與智慧化。
在這座工廠中,所有原材料從入庫環節就開始接受連續的品質檢測,並錄入信息庫。後續的原料領用和投料,全部按照配方自動管理程式數字化操作,不但能避免人工失誤,還能有效的進行批次追蹤。
“在後端的包裝生産線,通過視覺監測,不但能看到哪個瓶蓋沒蓋好,還能反饋到前端,追蹤到是哪個執行部件出現了問題,及時對設備進行自動參數糾偏。”邵金榮介紹,在生産線上,娃哈哈應用了大量的現代傳感信息技術,以確保穩定的參數控制、産品品質。
而這樣的生産線,娃哈哈在全國還有400多條。正是這些高度智慧化的生産線保障著各地客戶的訂單需求。
當一位北京的客戶通過互聯網下了2000箱飲料訂單,娃哈哈的智慧管理系統就會自動根據客戶信用確認訂單,並根據各地工廠的生産能力、運輸成本、交貨時間等因素,計算出最佳地點安排生産,大大提高了製造效率。這期間,客戶還可以在移動終端實時查詢、跟蹤産品的生産和物流信息。
智造機器人:還要再建一座機械廠
許多傳統製造企業在嫁接“互聯網+”或進行“機器換人”時,往往更傾向於外包服務或者直接“拿來主義”,但宗慶後卻走了一條自主研發的路。這也讓娃哈哈給我們展示了意想不到的B面——它同時也是高端裝備製造企業!
在娃哈哈機械廠,一排排機器人正整裝待發(人民網 張曉赫攝)
“碼垛是體力活,確實很累,過去靠人工,現在沒人願意幹了,而且管理起來也困難,所以我們就開始研究製造了碼垛機器人。”回想起第一台機器人,宗慶後介紹到,從最初的模具廠到製造簡單配件和非關鍵設備,到研製碼垛機器人,再到現在已經自主研發多款自用機器人,娃哈哈不僅減少了用工,還提高了工作效率與産品品質的穩定性,目前這些機器人已應用到全國幾十個生産基地。
“為什麼我們的效益比較好,因為很多是我們自己做的。”這一點讓宗慶後頗感自豪,他算了一筆賬,“按照1套機器人代替2個人工計算,每年可節省成本1000萬元。”邵金榮也表示,“通過設備的升級改造,近5-10年來,生産線的能效提升了一倍,每萬瓶的單位人耗下降了30%。”
按照宗慶後的設想,娃哈哈出品的機器人,不僅要滿足自用,還要不斷輸出,形成機器人新産業。目前,他的構想已經初具雛形。
除了自用機器人,娃哈哈還為鉛酸蓄電池企業研製開發了電池極板上下料機器人,為炸藥企業裝配了分揀裝箱機器人,為汽車電池企業研發了電池自動裝配機器人……
娃哈哈杭州總部,掌門人宗慶後與記者交流(人民網 張曉赫攝)
在結束採訪後,宗慶後馬上就要動身去以色列,考察一個高端技術轉讓中心的引進項目。將杭州變成一個促進製造業升級的“矽谷”,是他宏遠目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眼前更近的一步是,宗慶後打算在青山湖建一個更高標準的高端裝備製造工廠。“當前的産能不夠了,技術上也還達不到國外的先進進度,比如恒溫、恒濕等,新建的機械廠要做到一流。”
被問到投資額,宗慶後哈哈一笑,“錢不是問題,不差錢。現在是進軍高端製造的機會。”宗慶後表示,娃哈哈堅持食品飲料主業不會變,但會加快向智慧化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