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升級看杭州”系列報道:“三無城市”杭州換臉術
重工路,一條貫穿杭州下城區東西的主幹道。時代的烙印讓它顧名就可思義,這個曾經的老工業基地,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因為重機廠、杭鋼、杭玻等一大批老牌工廠的集聚,而成為杭州的經濟命脈。
時空轉換。當人民財經記者踏著陽春綠茵漫步在重工路,這裡已是杭州一條重要的創新智慧産業帶。在重機廠的舊址上,一座嶄新的跨貿小鎮正在崛起。“剁手族”們喜歡這裡,掃碼下單,即刻就可享受韓國的美粧、意大利的紅酒、保加利亞的玫瑰精油……動動手指就可買遍全球;企業家們也喜歡這裡,無論是傳統外貿還是製造業,依託小鎮的創新産業鏈與生態鏈,産品正更便捷地銷往全球。
從重機廠到跨貿小鎮,從老工業基地到智慧産業帶,從“世界工廠”到“世界商店”,在重工路這條經濟命脈的環境巨變與産業迭代中,一個活力升級的杭州正嶄露鋒芒。
去舊:杭州成了“三無城市”
“告訴你們一個好的消息,杭州已經實現‘三無城市’。”杭州市委書記趙一德的一席話,霎時讓人豎起耳朵。 “無燃煤發電機組、無鋼鐵企業、基本無黃標車”,趙一德解釋道。
環保“三無”,即便放在全國城市中,也並不多見。這份成績單,也得益於杭州數年來“一張藍圖幹到底”的結構調整與産業升級。
自古東南形勝,杭州是浙江的經濟中心,也更是一座風景優美、底蘊厚重的歷史文化名城。日前,在發佈的城市總體規劃中,國務院也將杭州定位為浙江省的“經濟、文化、科教中心”。
既要發展,又要謀求與文化、生態的良性互動,這個定位壓給城市發展的擔子並不輕,好在杭州早有籌謀。“話説直白一點,我們做任何事情,生態不能去破壞,文化不能去隔斷,否則,和前輩不好交代,和子孫後代也不好交代,這兩個底線是要堅守的,特別是在大開發、大發展的時候,更不能頭腦發熱。”在趙一德看來,保護好歷史文化名城,將杭州打造成一座東方品質之城、創新活力之城與美麗中國的樣板,這張藍圖一直沒變。
已經搬遷,等待拆平的重機廠,屋頂依稀可見“工業學大慶”的口號。(資料圖)
矗立在重工路旁,重機廠留有老一輩人的回憶。(資料圖)
重機廠的産品在上世紀80年代暢銷國內外(資料圖)
重工路上無重工。創建於上世紀50年代,曾在80年代率先引進德國德馬克和日本三菱重工等産品和技術,引領風騷的重機廠,如今已經在臨安青山湖工業區覓得新生。
恰如重機廠的搬遷,早在十年前,杭州就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定位與方向,開始産業調整,通過“退二進三”、“發展十大産業”、“一號工程”等經濟戰略,將不符合城市功能定位的、位於主城區的工廠大批騰退。以産業置換的方式,引入第三産業,一齣一進之間,這批工廠原來的土地上,迅速崛起了一批智慧CBD和信息經濟産業園區。
2015年12月22日,在用完最後一批坯料、結束了流水線上最後的一道工序,杭州鋼鐵集團位於杭州半山的鋼鐵基地生産線“熄火”,全線關停。這一天,杭州也因此成為無鋼鐵生産企業的城市。
國內鋼鐵行業去産能正在進行中,業務如何轉型,人員如何分流最令外界關注。“鋼鐵企業一定要有,但是鋼鐵企業的産品結構一定要合理,要結構性改革。”趙一德介紹,杭鋼有一部分並到了寧波鋼鐵集團做特種鋼,還有一部分留下來的,在杭州北部的半山地區,全部進行了生態化改造,不再搞工業,轉做文創産業。
當然,以重工路為代表的變遷,並不意味著製造業對於杭州不再重要。“杭州的信息經濟不是光把經濟軟化,我們提的是‘智慧産業化、産業智慧化’,強調的是兩條腿走路,互聯網+智慧製造,工業化和信息化一定要互動起來。”趙一德強調表示。
立新:綜試區成了“網上絲綢之路”
在意大利館,貨架上整齊排放的紅酒。(人民網 張曉赫攝)
“這裡是正宗的意大利紅酒,歡迎品嘗。”在剛剛入駐小鎮的意大利館,老闆紀冬昀一邊熱情的招呼客人,一邊快速的擺出一排酒杯。在這家意大利館的貨架上,除了紅酒,還有巧克力、咖啡、日化洗護等各大電商經常脫銷的“網紅”産品,價格相比代購與直郵,也十分具有誘惑力。
“海彼購”跨境保稅國際街區,林立的國家館以及乾淨舒適的購物環境,讓消費者轉角遇到愛。(人民網 張曉赫攝)
除了體驗意式購物,在這條最吸引“剁手族”的“海彼購”跨境保稅國際街區,消費者還可以分分鐘轉角遇到保加利亞、日本等國家館以及海螞蟻、洋精靈等20余家跨境貿易電商,特色館一家挨著一家,盡顯時尚和個性。
熱鬧中,一個“買全球,賣全球”的産融新城已經初見雛形。而按照杭州跨境電商綜試辦招商部主任武長虹的介紹,跨貿小鎮希望通過三四年的努力,集聚萬名創業者、千個創業項目和千余家跨境電商、服務配套企業,讓小鎮裏的跨境業務形成完整的生態鏈。
這張藍圖的底氣,是杭州綜試區的制度創新。作為綜試區的核心區域之一,跨貿小鎮所在的下城園區經營已有兩年。在這裡,一站式服務平臺、大數據通關服務平臺、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快捷轉關通關服務平臺、跨境智慧物流平臺、跨境電商孵化平臺等已集于一體,形成一條跨境電商服務生態鏈。
簡單地説,入駐企業只需要一次申報,即可滿足海關、檢驗檢疫、國稅、外管等相關監管部門的全部業務需求,真正做到了“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有效破解了跨境電商難以快速通關、無法規範結匯、不能順利退稅的難題,至少為企業節約了一半的時間。
丁偉看重的,正是綜試區給跨境電商帶來的合規合法身份以及便捷的一條龍服務。他是一家跨境電商平臺的負責人,公司上線3年,在2015年做到了4億元的流水。這份業績中包含的艱辛,丁偉比誰都清楚:訂單的高度碎片化,讓企業的擴張喘息不已,合法合規身份的缺失,也成了融資談判、上市計劃中的不利因素。而入住跨貿園區,讓難題迎刃而解。
“正在洽談新一輪的融資,目前比較順利。今年的銷售目標是20個億。”丁偉十分看好未來的發展。
跨貿小鎮的整潔街區。(人民網 張曉赫攝)
來綜試區“觸電”的,也少不了傳統的外貿企業以及生産企業。去年以來,利用綜試區力推的“互聯網+外貿”B2B産業體系,已經有不少工廠企業紛紛上線。
杭州泰富紡織化纖有限公司,這家傳統紡織化纖類生産型企業,上線兩個多月就新增10萬美元訂單。杭州綠洋紙塑製品有限公司,專業生産環保型紙容器産品,短短一年內做就到了200萬美元的跨境B2B銷售額。
據統計,杭州僅在阿裡巴巴國際站上線經營企業數就近5500家,超過1534家企業已有交易實績,為外貿轉型升級插上“騰飛翅膀”。
而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些鮮活的跨境電商案例,恰是杭州近年來外貿形勢逆市飄紅的注腳。數據顯示,杭州去年出口444.6億美元,增長3.98%,明顯高於浙江省和全國出口增速。今年1月份,在全國和浙江省外貿進出口“雙降”的情況下,杭州市外貿依然實現“開門紅”,進出口均實現正增長,是全省唯一實現兩位數增長的城市。
從“世界工廠”走向“世界商店”,杭州在打造新經濟增長點的轉型升級中又邁上一個新臺階。“杭州堅持開放帶動與創新驅動良勝互動,是國家首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集聚了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綜合性電商網站,19條創新政策在全國複製推廣,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達34.64億美元,已成為‘網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趙一德如此推介杭州。